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96645
大小:38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2019-2020年高考仿真试题(四)(理综化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仿真试题(四)(理综化学)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必做,共87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0小题。第1~13题每小题4分,第14~20题每小题5分,共87分。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
2、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略)相对原子质量:(略)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碘-131和铯-137(Cs)向外界泄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每个Cs原子中有82个中子B.CsOH的碱性比KOH强C.HI比HF还原性强D.KIO3是碘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盐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B.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C.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可以
3、使溴水褪色D.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9.C、N、S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B.三者的单质直接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两种以上氧化物C.同温度、同浓度的Na2CO3、NaNO3、Na2SO3溶液的pH:NaNO34、.离子键的本质就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D.变化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则一定发生化学变化11.已知M、W、X、Y、Z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W、Z同族,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X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HZ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W5、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铵晶体后,③的pH减小,④的pH不变B.温度上升10℃,四种溶液的pH均不变(不考虑发挥与分解)C.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为①>②>④>③D.将①④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H4+)>c(H+)>c(OH-)13.某温度下,将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min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在t0时刻,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6、是A.a=2B.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60%C.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D.为提高A的转化率,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措施第II卷(必做129分+选做24分,共153分)注意事项:1.第II卷共18道题。其中21~30题为必做部分,31~38题为选做部分。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3.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题、1道化学题和1道生物试题作答。答题前,考生必须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必做部分]28.(17、4分)甲醇是一种优质的液体燃料,CO和CO2均可用于合成甲醇。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H1(1)已知:△H2△H3则。(2)由CO合成甲醇时,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H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3)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H3OH(g),发生反应,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该温度下8、,的平衡常数K=。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CH3OH(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a.平衡常数b.CH3OH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气体的密度(4)以CH3OH为燃料(以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制成CH3OH燃料电池。①充入CH3OH的电极为极;②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9.(1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学习完氮的有关物质的性质之后,对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的性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
4、.离子键的本质就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D.变化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则一定发生化学变化11.已知M、W、X、Y、Z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W、Z同族,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X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HZ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W5、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铵晶体后,③的pH减小,④的pH不变B.温度上升10℃,四种溶液的pH均不变(不考虑发挥与分解)C.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为①>②>④>③D.将①④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H4+)>c(H+)>c(OH-)13.某温度下,将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min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在t0时刻,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6、是A.a=2B.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60%C.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D.为提高A的转化率,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措施第II卷(必做129分+选做24分,共153分)注意事项:1.第II卷共18道题。其中21~30题为必做部分,31~38题为选做部分。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3.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题、1道化学题和1道生物试题作答。答题前,考生必须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必做部分]28.(17、4分)甲醇是一种优质的液体燃料,CO和CO2均可用于合成甲醇。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H1(1)已知:△H2△H3则。(2)由CO合成甲醇时,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H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3)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H3OH(g),发生反应,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该温度下8、,的平衡常数K=。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CH3OH(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a.平衡常数b.CH3OH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气体的密度(4)以CH3OH为燃料(以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制成CH3OH燃料电池。①充入CH3OH的电极为极;②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9.(1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学习完氮的有关物质的性质之后,对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的性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
5、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铵晶体后,③的pH减小,④的pH不变B.温度上升10℃,四种溶液的pH均不变(不考虑发挥与分解)C.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为①>②>④>③D.将①④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H4+)>c(H+)>c(OH-)13.某温度下,将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min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在t0时刻,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6、是A.a=2B.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60%C.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D.为提高A的转化率,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措施第II卷(必做129分+选做24分,共153分)注意事项:1.第II卷共18道题。其中21~30题为必做部分,31~38题为选做部分。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3.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题、1道化学题和1道生物试题作答。答题前,考生必须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必做部分]28.(1
7、4分)甲醇是一种优质的液体燃料,CO和CO2均可用于合成甲醇。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H1(1)已知:△H2△H3则。(2)由CO合成甲醇时,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H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3)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H3OH(g),发生反应,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该温度下
8、,的平衡常数K=。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CH3OH(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a.平衡常数b.CH3OH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气体的密度(4)以CH3OH为燃料(以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制成CH3OH燃料电池。①充入CH3OH的电极为极;②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9.(1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学习完氮的有关物质的性质之后,对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的性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