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73384
大小:86.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1-16
《自考《唐诗研究》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唐诗的演进阶段唐诗繁荣的原因:(1)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一般说,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始于唐玄宗时代(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音乐、绘画与诗歌的关系(1)“声诗”,就是配合音乐的诗歌,而名目繁多的外来乐曲传入后需要配上歌词才能演唱于朝会庙堂或阁楼酒肆,这自然会刺激是人创作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注意诗歌的音律节奏,以使用入乐演唱的需要(2)还出现了许多直接以音乐为描摹对象的诗篇(3)绘画艺术的发展,则有助于创造深化诗的意境(中国绘画自唐代发生
2、了一个重大变化,即由描摹人物转为描摹山水,重写意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4)绘画艺术的发达,还带来了题画诗的兴盛。贞观前后的诗坛南北朝诗风对比南朝诗歌讲究声辞。注重清丽之美,缘情而咏却失诸绮糜纤弱;北朝诗歌讲究真挚,注重气质之美,刚劲简朴却失诸理胜其词贞观时期的诗人(1)尽管贞观时期的诗人创作了有别于前朝的“新声”,但由于他们在早期的诗歌创作深受旧诗风的浸染,难以将“掇彼清音,兼兹累句,各去其短,合其所长”的理论主张全面而本质地地转化为具体的创作实践(2)贞观时期的诗人主要生活在宫廷,对广袤现
3、实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与认识,这也决定了他们“振复古道”不可能深入展开。最新范本,供参考!卢照邻《长安古意》是集中体现“初唐体”风格特征的七言歌行初唐四杰: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7世纪下半叶的诗人。他们年少才高、官小而志大,有雄心壮志,却位卑职微,社会地位低下,生活道路十分坎坷,他们不是靠出生门第或政治势力,而是完全靠自己的创作成就,登上初唐诗坛,闻名于后世的。他们的诗歌创作尽管没有完全摆脱时风的影响。总体上却一方面使诗歌的题材内容从“上官体”的应制奉和转向了对江河大漠的描绘和对个人性灵的
4、抒写,另一方面在风格上也由纤柔卑弱变为明丽清晰,在他们的诗歌中既回荡着渴求建功立业的高亢之音,又交织着为自己的不幸遭遇所发出的愤慨之调。写从军出塞,气势磅礴;写男女爱情,大胆真挚,不时透露出新的时代精神,由于他们的努力,唐诗开始迈出宫廷,来到社会,走向人生。在诗体的新变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推进之功:(1)推进了五言律师的成熟,为唐代新诗体五律的定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初唐体”,以赋体的特点改造歌行,实现诗体革新,以歌行入骈赋,以骈赋入歌行,是“四杰”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3)以
5、歌行入骈赋,以骈赋入歌行,是“四杰”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他们实现诗体革新的途径之一“沈宋”沈佺期、宋之问“沈宋”之称,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完成由南朝齐沈约等人倡导的“永明体”四声诗律向唐诗平仄的过度,而且其平仄粘对的法则为其他律诗的形成起了推导作用,衍生出五言排律与绝句、七言律诗与绝句最新范本,供参考!陈子昂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与兴寄的作品,恢复具有悲凉慷慨之气的汉魏风骨;寄托经世济民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之声”的诗美理想,要求将
6、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出健康而瑰丽的诗歌。盛唐诗人三种创作趋势:1、面向山林,清高冲淡;2、正视现实,抨击黑暗;3、愤世嫉俗,崇儒复古最早从太平盛世的光圈走出来,并最早透露这一新的诗风趋势的主要诗人是张九龄。王维王维是面向山水,创作清高冲淡诗风的代表作家。(1)生活一度让王维有过辉煌的憧憬,写下不少感慨激昂的诗篇,集中表现希望奔赴疆场,杀敌报国的情怀。一定程度上是一位相当优秀的边塞诗人(2)随着政治环境的恶化,跳荡在他内心的功名热情渐渐冷寂,诗歌创作也由高歌功名转向了幽深山林,所谓诗
7、中有画。(3)更能代表玩味山水诗风格的是那些带有禅理、清远冲淡的诗作,佛禅“无生”观影响甚深。身处“坦然寂静”的境界,深感其乐无穷。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的诗,诗的孟浩然,诗人的心境悠闲、清净、淡泊,诗人的形象“风神散朗”、“风仪落落”。盛唐山水田园诗与隐逸之风最新范本,供参考!盛唐山水诗的大量出现,与隐逸之风的盛行有直接的关系。这一时期的诗人多有或长或短的隐居经历,其中虽不乏有人将隐逸作为仕进的阶梯,但以王维、孟浩然为核心的山水田园诗人却主要因为“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沉”,出于对黑暗政治的忧虑和
8、不满,他们纵情山水是为了显示高洁的人品,并将返归自然作为精神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创作了大量面向山林、清高冲淡的山水田园诗,成了盛唐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塞诗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对外频繁用兵,战争连年不断。有的出于抵御外侵、保家为国,有的穷兵黩武、扩张领土,征战出戍成为国人十分瞩目的大事。激发了知识分子从军报国、马上封侯的功名心,给了知识分子涉足边塞涉足征戍生活的机会,他们热切地将这些经历行诸诗篇,还有一些人在时代气氛的熏陶下,或凭空想象抒怀,或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