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

ID:47572738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0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_第1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_第2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_第3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山海关三中张婉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生词:煞白、拮据、栈桥、牡蛎、褴褛、别墅、诧异、撬开糟蹋、阔绰(2)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小说知识。(3)借助小说的阅读方法来归纳本文情节,.认识本文所揭示的主题(4)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性格特征的刻画人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圈点、分角色朗读,讨论,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心理、性格 ,深刻理解小说主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认识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下黑暗的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品质。二、教学重难

2、点1、借助小说的阅读方法来归纳本文情节,认识本文所揭示的主题2、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性格特征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教学的方法:点拨讨论,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简介作者 师:同学们当你面临金钱与亲情的选择时,你会怎么做?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我们先来认识这部小说的作者。(屏幕展示莫泊桑的生平简介,指名学生朗读。)下面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小说的基本知识和本课生字词(二)了解课文 初步感知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当你们读完这篇小说时,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学生自由发言,观点不一,理解程度不一。

3、最后由老师点拨。)师:可以看出来,同学们对课文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先问一下小说中都有什么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不知道大家读书时注意到没有,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对他们的弟弟于勒前后有各种不同的称呼。(三)跳读课文,摄取信息师:标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先后有哪些称呼。从这些不同的称呼中你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是如何变化的吗?(屏幕显示出文中对于勒的各种称呼,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称呼代表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的态度。)师:根据这条感情线索,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给每一部分拟定一个小标题。。第一部分(1——4),盼于勒。  第二部分(5——

4、19),赞于勒。第三部分(20——47),遇于勒。第四部分(48——49),躲于勒。 师:为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态度前后不同?引导学生说出:不同取决于于勒有没有钱。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师: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这句话就是这篇小说主题的最好概括。(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师: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通过人物来推动情节,揭示主题。师:你阅读了这篇小说后,认为谁是主要人物?生:菲利普夫妇。生:于勒师:说说理由(让学生说

5、出谁是课文的主要人物。学生会说是菲利普夫妇或者于勒,这个环节除了认识主要人物,还顺便了解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师:那么于勒在文中是什么人物?指名读:于勒在文中是线索人物(暗线)。于勒的贫富变化是小说的中心线索,整个情节就是根据这条线索来展开的。师:这是双线交织的写法。(屏幕展示——实写、详写:菲利普夫妇;虚写、略写:于勒。)师:既然菲利普夫妇是主要人物,我们就来分析他们的人物形象,进一步理解小说主题。屏幕展示:分角色朗读(20段-49段),找出文中刻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词句,揣摩人物心理及所揭示的人物性格。师:谁愿意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6、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段落,并进行讨论,老师巡视指导。)师:请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生:菲利普夫妇具有自私虚荣、唯利是图、冷酷无情、金钱至上的性格特点。菲利普夫妇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虚伪,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师:我们再来看看克拉丽丝。(屏幕展示:克拉丽丝:她的刻薄、势利、虚伪、泼辣表露无余,但她比丈夫更有心计,更为精明,马上沉着地指挥着一切。)克拉丽丝比她的丈夫更为精明。体现在哪?你能找出来吗?生:1.打发丈夫向船长打听,证实;2.让儿子若瑟夫去付款,夫妇俩回避;3.叮嘱丈夫千万别让女婿看出来;4.撤离现场——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在讨论学习中可以

7、渗透对比手法和设置悬念的手法的讲解。)师:(屏幕展示)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的“我”,学生讨论(屏幕展示,指名读):若瑟夫:单纯、幼稚、纯洁、善良、可爱,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孩子。对于勒叔叔抱以怜悯,对父母的做法感到困惑、不满。师:(屏幕展示)“我”在文中起何作用?(课文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增加故事的可信度。)(屏幕展示,指名读)①“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也是一个线索人物(明线)。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②“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