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47343
大小:556.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4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笔记(罗宾斯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导论:一、管理的职能(一)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二)组织: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谁向谁报告工作以及在什么地方做出决策。(三)领导: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四)控制: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以保证事情按预期方向发展,以及纠正重大偏离。二、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叫法略有不同人际关系型角色:挂名头脑、领导者、联络人。信息型角色:信息收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
2、人决策型劫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三、管理者的三大技能技术技能: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人际技能:无论是独自一个人还是在群体中,能够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能力;概念技能: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的智力水平。四、组织行为学(一)含义:组织行为学(OB)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1)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2)基本模型:A.因变量:一个受某自变量影响的反应(也是组织行为研究者想了解的).生产率:对效果
3、(实现目标)和效率(以低成本实现目标)两方面的测量。缺勤率:指的是没来上班的现象流动率:指员工永久地离开一个组织,这可能是主动行为也可能是非主动行为工作场所中的越轨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和个人健康的主动性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由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工作满意度:代表的是态度而不是行为;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B.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因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3)研究方法我觉得方法是:定性与定量分析、观察法、调查法、心理
4、测验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法、实验法:(4)历史发展(了解)第二部分:个体一、传记理论部分:华生主义、新华生主义、勒温特征:对人的了解,最简单的、最容易得到的就是其基本状况信息,比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等。这些信息被成为传记特点(bi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二、能力(一)心理能力: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心理能力维度:算术、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觉、记忆力多维智力包括四个亚成分:认知、社会、情绪、文化。(二)胜任(与优秀的绩效有因果关系的个体特征)学习理论三、情绪和心境(一)定义情绪
5、: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情绪由具体事件引起、持续时间短、本质上是具体的,且数量很多、通常伴随显著的面部表情、本质上是行动表现。心境:是一种比情绪更弱并接经常(虽然并不总是)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心境原因通常是总体的,不清晰、持续时间比情绪长、更具一般性(两个维度1)积极情感2)消极情感)、总体上不会通过显著的表情显露出来、本质上具有认知性。(二)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中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情绪感受与情绪表达不符会导致情绪失调,即在同一时间,员工的情绪与他的真实情绪感受不同。(三)情绪智力(1)情绪智力的
6、五个维度:自我意识:体味自我情感的能力自我管理:管理自己情绪和冲动的能力自我激励:面对挫折和失败依然坚持不懈的能力感同身受:体味他人情感的能力社会技能: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四、价值观(一)定义: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是非、善恶与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行为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二)类型:罗克奇价值观调查:终极价值观:理想的终极存在状态;这是个体愿意用生命去实现的目标。工具价值观:个体更偏好的行为模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三)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的构架(文化与价值)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气质和
7、女性气质、不确定性规避、长/短期取向五、态度(一)定义:指个人对物体、人物和事件评价和判断。(二)认知失调理论(态度、行为不一致)(1)认知失调:两种或多种态度之间的不一致,也可能感受到的是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和谐。个体寻求的是把失调降到最低程度。(2)减少不协调的具体途径有三条:改变行为、改变态度、引进新的认知元素(3)人们想消除认知失调的愿望是否强烈,取决于三个因素:①造成的失调的重要性②当事人认为自己影响、应付失调的能力有多大③因失调而可能得到的报偿有多大(4)近期的研究表明,如果考虑一些调节变量,态度(A)可以有力地预测未来的行为
8、(B)。这些变量如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等。(三)自我知觉理论(从过去的行为中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四)OB中态度类型(1)工作满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