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38736
大小:280.51 K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1-14
《中医内科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内科学笔记知识提纲上篇总论第一节感冒第一节水肿第二节咳嗽第三节哮病第二节淋证第四节喘证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五节肺痈第五章肾系病证第三节癃闭第六节肺痨第七节肺胀第四节阳痿中医内科学第八节肺痿第一节心悸第五节遗精第二节胸痹第一节郁证第三节不寐第二节血证第二章心系病证第四节癲狂第六章气血津液第三节痰饮第五节痫病第四节消渴第六节痴呆第五节自汗第七节厥证盗汗第一节胃痛第六节内伤第二节痞满发热第三节呕吐第七节虚劳第四节噎膈第八节肥胖第三章脾胃病证第五节呃逆第九节癌病第六节腹痛第一节痹证第七节泄泻第八节痢疾第二节痉证第九节便秘下
2、篇各论第一节胁痛第七章肢体经络第三节痿证第二节黄疸第三节积聚第四节颤证第四章肝胆病证第四节鼓胀第五节头痛第五节腰痛第六节眩晕第七节中风第八节瘿病第九节疟疾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3、。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三、病因病机:(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三)、分型论治: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4、气虚感冒: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
4、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六、预防及预后第二节咳嗽一、定义: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二、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提出了治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的著名观点。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4、《医门法律》论述燥的病机和治法,提出温润、凉润两大方法。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的动静原则。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和内
5、伤咳嗽的治疗。7、解放以后:三、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有关。2、病理特点是邪干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3、病理演变:外感咳嗽的四条演变、内伤咳嗽的四条演变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二)、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调理脏腑、祛邪止咳(三)、分型论治:(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凉燥用杏苏散(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平稳后可用六君子汤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
6、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五、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六、感冒与咳嗽的疾病转化、外感内伤咳嗽的转化第三节哮证一、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特征是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缓解后一如常人,重证反复发作者在缓解期亦常有气短。二、源流:1、内经至秦汉阶段:2、隋唐阶段:3、宋金元阶段: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病理上专主于痰;治疗上提出了分期论治的思想。4、明清阶段:虞抟“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三、病因病机:(一)病因: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二
7、)病机:1、病位在肺系,关系到肺肾。2、病理因素以痰为主。3、病理关键为痰气壅塞气道,肺失肃降。4、病理性质: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邪实正虚(二)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三)分证论治:(1)发作期: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表寒里饮者用小青龙汤;上实下虚用苏子降气汤2、热哮期: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热盛伤阴用麦冬汤;痰气壅实用三子养亲汤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2)缓解
8、期:1、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五、哮证与喘证的鉴别六、哮证与喘证转化第四节喘证一、定义: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严重者可致喘脱,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二、源流:1、《内经》对喘证的症状、病因病位有详细论述。2、《金匮要略》总结了外感喘证治疗的经验。3、金元医家充实了内伤致喘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