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作用题”分析

小说阅读之“作用题”分析

ID:47516712

大小: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2

小说阅读之“作用题”分析_第1页
小说阅读之“作用题”分析_第2页
小说阅读之“作用题”分析_第3页
小说阅读之“作用题”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说阅读之“作用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小说阅读之“作用题”分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1、对情节的作用:人物性格发生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对主题的作用:典型形象反应社会现实,寄托作者情感。3、对社会的作用:典型形象给人以思想指导和人生启示。(二)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1、对情节的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对主要人物的作用:侧面烘托,使个性更为鲜明。3、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主题,增添文章魅力。4、对环境的作用:(如果次要人物是一群人)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社会环境)二、情节结构的作用1、对情节本身的作用:(1)就全文而言:①一波三折式,引人

2、入胜,增强可读性。;②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就开头而言:①开门见山,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引出另一个情节;④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伏笔;⑤与结尾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3)就中间行文而言:①补充交代上文内容;②照应前文情节;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就结尾而言:①照应题目;②照应前文情节;③与开头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④卒章显志;⑤结尾(结局)的不同形式及作用:A.出人意料的结局。(《项链》)a.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

3、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c.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B.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a.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b.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c.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a.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b.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c.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

4、活的向往。D.戛然而止结局。《边城》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2、对人物形象的作用:塑造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对主题的作用:突出或揭示主题;暗示主题;表达或寄托理想愿望等。4、对读者的作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或共鸣。三、环境的作用(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对环境本身的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暗示人物命运。3、对情节的作用:①暗示或推动故事

5、情节发展,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②与标题呼应,诠释标题内涵;③与上文或下文的……呼应;④是情节发展的线索。4、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主题,深化主题。(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对环境本身的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②揭示时代习俗、思想观念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2、对人物形象的作用:①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②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暗示人物命运。3、对情节的作用:①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②与标题呼应,诠释标题内涵;③与上文或下文的……呼应;④是情节发展的线索。4、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主题,深化主题

6、。四、标题的作用1、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点名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或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3、对情节的作用:概括故事情节;交代全文结构线索,组织全文;铺开情节,呼应细节。4、对主题的作用: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第一人称(我、我们)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第二人称(你、你们)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第三人称(他、她、他们、

7、她们、它、它们)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想飞》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到时候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罢,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卷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像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涂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①便于呼告,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和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

8、苦。《篱笆青青》作者在文章的第①段中运用了第二人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揣摩读者心理,在对比中表达了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仿佛也感受到了篱笆墙的慈爱与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