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文献综述】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文献综述】

ID:475025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8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文献综述】_第1页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文献综述】_第2页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作为水浒一百零八将行动的旗帜,“替天行道”四个字有着很强大的聚合和指导作用,好汉们的命运跟替天行道有着巨大的关系。“替天行道”的具体含义,在当今有着很多不同的理解,因为这四个字代表着至少两种不同的意思:一,“替”解释为代替,即代替天子施行道义,大有聚众起义,改朝换代之意。二,将之解释为帮助,在梁山泊聚集的好汉们,帮助朝廷主持公道,杀尽贪官污吏,最终实现招安,忠君为国。身在水浒中的英雄们,对于这四个字亦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以《水浒传》中“替天行道”为主题的论文,研究的角度是大不相同的。《水浒传》中

2、的“道”的解释,陈辽认为:《水浒》中的“替天行道”打的虽是“道”的旗帜,行的却是儒家之道。尽管《水浒》与道教的关系很密切,“替天行道”也很容易和道家、道教之道搅和在一起,但宋江实际上行的自始至终都是儒家的“道”。儒家的“道”。倡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抗击外侮,爱民爱国,有其积极的方面,而且是其主流。河南焦作师专宋悦魁的《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一文,从“梁山好汉的定性”和“解析《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两个方面出发,解释梁山好汉为什么要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首先对于梁山好汉的定性,在历史上已经形成了多种观点,比如“忠义说”,”“农民起义说”,“

3、市民说”,“游民说”,“黑社会说”,“盗寇说”,“投降说”,“党斗说”等等,作者认为“忠义说”最符合原文本意。那么“替天行道”这面大旗,对解析“忠义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宋悦魁认为“替天行道”的“天”,在文本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方面它代表了能够惩恶扬善,公平对待每一个人的老天爷,另一方面它也代表了天之子——皇帝。《道德经》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作者的认为水浒英雄所坚决反对的,正是那种“损不足而补有余”的人之道,他们要实行的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依照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梁山好汉希望的是统治者

4、应当损有余而补不足,努力去衡量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好汉们按照自己对替天行道的理解,劫富济贫。王平的《<水浒传>“替天行道”考论》从水浒故事发生演变中的“替天行道”,《水浒传》中“替天行道”内涵的变化,“替天行道”的文化分析三个方面展示了这一宗旨在《水浒传》形成前后的独特内涵。该文认为这一宗旨的内涵不仅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具有独特的时代性,而且在小说中也发生了由“侠义”向“忠义”的变化。在最初火并王伦时,林冲曾经说到:“据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剪除君侧元凶首恶?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背。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

5、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也是在这一回中,“替天行道”首次出现在结尾诗中,可见,“替天行道”3在此大有拒敌官军,剪除君侧元凶首恶之意。而到了九天玄女传授宋江三卷天书时,替天行道的含义有了巨大的转变,九天玄女口宣法旨:“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在此“替天行道”由原来的“拒敌官兵”转化为现在的“辅国安民”。而到了第七十一回,天降石碣上,一侧镌刻替天行道,一侧镌刻忠义双全,此则预示着宋江辅国安民争取招安已经不再处于个人的主观意愿,更具有了某种不可抗拒的命运色彩。而在此时,“替天行道”已经明确了其意义,即“存忠义”,“顺天”

6、,和“护国”。杜贵晨《<水浒传>“替天行道”论》认为,《水浒传》主题研究近世影响较大的观点主要有“逼上梁山”和“忠义”等,但都不符合书本实际。该文认为作为梁山旗号的“替天行道”其实远胜于可以多种理解的“逼”字和前后不贯通的“忠义”。杜认为“替天行道”四个字应是作者留给我们把握全书主旨的窍门和钥匙。《水浒传》“替天行道”的远源是我国上古盛行的天道观念。其以“替天行道”为主旨,包含了复杂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对全书的艺术形式形成了极大的规约。该文认为,“逼上梁山”说的意思是官逼民反,乱自上作,进而引为“农民起义”的根据,但是《水浒传》写的一般零八条

7、好汉,起因于官逼民反的情况不多,而最多的是被先上梁山的人“逼上梁山”。如果把“逼上梁山”理解为“官逼民反”和被先上山的人逼上山的话,那么这句话就显得模糊和复杂,不合持论者的本意。而“忠义”说确实是作品实际突出的中心,但是“忠义”之说却又说不通的地方:宋江等人在招安之前冲州撞县,杀人放火,被古往今来的读者认为是强盗,土匪。即使后来“招安”了也说不上“忠义”,因为“忠义”就不需要“招安”,而“招安”的不会是忠义。在整个水泊梁山,李逵算不得“忠”,而秦明,关胜之类朝廷降臣,既然已经背叛了朝廷,与官军作对,又哪里谈得上“忠义”。而“替天行道”在《水

8、浒传》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首先,“为天是大”,《水浒传》以“替天行道”概括了宋江等梁山好汉的一切,都是由于其所受“天命”。其次,“替天行道”是《水浒传》中的人生最高的使命和价值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