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开题报告】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开题报告】

ID:474995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8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开题报告】_第1页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开题报告】_第2页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一、选题的意义在《水浒传》中,“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的行动旗帜,关于“替天行道”的论文有数量较多,学者或者从好汉们为什么会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角度分析《水浒传》主题;或者重点分析“替天行道”内涵由“侠义”向“忠义”转换的过程;或者通过否定“忠义说”和“逼上梁山”说,举例阐述“替天行道”才是《水浒传》真正的主题。其实“替天行道”的意义是非常模糊的,很难将之说清楚,每个人对他都有不同的理解,正如观察一个立体图形,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影像也是不同的。那么处于小说内部的108将领,他们对于替天行道的理解,肯定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成分

2、。本文的意义在于以不同的好汉对“替天行道”的不同理解这个为线索,从新的角度分析水浒将最终分崩离析的原因。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作为水浒一百零八将行动的旗帜,“替天行道”四个字有着很强大的聚合和指导作用,好汉们的命运跟替天行道有着巨大的关系。“替天行道”的具体含义,在当今有着很多不同的理解。梁山好汉自己对“替天行道”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替”可以理解为代替,也可以理解为帮助,辅佐。“天”可以理解为上天,也可以理解为天朝,还可以理解为天子。道的含义就更广泛了。主要有对国家:保境安民;对百姓:存仁义;对朝廷:排除内忧外患。本文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

3、梁山好汉,从他们的生存背景,个人遭遇,以及在招安后的各种表现,总结出不同的好汉对“替天行道”不同的理解。从不同的理解中,找出其中的矛盾,从这些矛盾中分析出梁山好汉最终分崩离析的原因。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步骤:2010年10月8日到12月8日:查找资料,包括阅读多个版本的《水浒传》以及名家的解读。2010年12月26日之前:与老师讨论关于论文方向的问题,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011年3月9日之前:与指导老师交流意见,并完成论文中期检测表。2011年4月15日:完成初稿。2011年5月初:上交其他资料,完成论文。方法和措施:1.查找书籍,从基本文献开始阅

4、读,如各种版本的《水浒传》等。2.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对《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整理。3.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从不同人物角度对“替天行道”进行解读。找出他们理解中的矛盾,进行深层探讨。四、毕业论文提纲(一)概述“替天行道”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二)正文:不同好汉对“替天行道”不同的理解。1.鲁智深,武松对“替天行道”的理解:(1)对“替天行道“的理解:不在朝廷编制之下存仁义,保境安民。(2)最终入朝的原因:义重忠乏。2.关胜,秦明,呼延灼对“替天行道“的理解:(1)“替天行道“必须在朝廷的编制之下。(2)“替天行道“主要表现在为朝廷排除内忧外患。3.宋江对“替天行道”的理解:(1)

5、宋江对“替”的理解:辅佐。(2)宋江对“天”的理解:天子,皇帝。(3)宋江对“道”的理解:存仁义,保境安民,铲除奸佞。4.李逵对“替天行道”的理解:(1)李逵对“替”的理解:代替。(2)李逵对“道”的理解:存仁义。(三)总结:好汉对“替天行道“的不同理解,产生了尖锐的矛盾:1.为朝廷效力和不为朝廷效力的矛盾。2.主张代替天子和主张辅佐天子的矛盾。3.主张为天子服务和主张为朝廷服务的矛盾。此外,宋江铲除奸臣的义务和善待奸臣的矛盾也是他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宋江理解的替天行道,有铲除奸臣的义务,而在具体的行动中,他不但不采取积极的行动,而是奴颜婢膝的去讨好别人,导致最后被奸臣杀害

6、。一百零八将对“替天行道”有不同的理解,而这些理解中包含了太过尖锐的矛盾,这是好汉们分崩离析的内部原因之一。五、主要参考文献[1]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王平.《水浒传》“替天行道”考论[J].文史哲,2010(1)[3]关四平陈砚平.水浒传:“侠义”皈依“忠君”的悲剧[J].北方论丛,1998(3)[4]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组.《水浒》评论资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5]燕南尚生.新评水浒传命名释义[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2)[6]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第四卷123[

7、7]宋悦魁.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J].时代文学,2008(3)[8]毛泽东.重视对《水浒》的评论[N].人民日报,1975-08-14[9]杜贵晨.《水浒传》“替天行道”论[J].菏泽学院学报,2008(6)[10]贺根民.王道乌托邦:《水浒传》的替天行道思想[J].菏泽学院学报,201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