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00787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12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传记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0讲现代文阅读—传记一、考点解读传记考查的热点有: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近年的传记阅读经常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求筛选冉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2.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3.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4,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二、知识梳理(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
2、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些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写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评传是“评”与“传”的结合,是把对传主的评价与对他的生平的叙述结合起来的一种传记。评传一般通过第三人称来叙述,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从篇幅的长短来说,传记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二)传记的文体特点1、真卖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
4、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需要有人的生命、情感在里面;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2、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一般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3、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人物传记重在刻面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面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传记写人一般可有如下方基础落实点点盘清法: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通过人物的语言
5、写人;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侧面描写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通过事件来写人等。三、传记阅读的题型1.要点归纳题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信息要素的搜寻要全面;二是信息的分类概括,这一般是基础性试题。2.作用分析题作用分析,要注意“内容、表达”这两个角度,同时要重视分条陈述。3.结构把握题11结构分析,是对行文思路的把握和各个段落层次的角度、作用的理解。有些题,可能主要不是结构分析,可能是作用分析,但也含有结构分析的因素,因为作用分
6、析,往往包含对结构的作用。4.文体特征题传记兼具文学性,有的传记与小说的创作风格一致,主要通过所记人物的形象反映某种思想。从表现手法上看,人物传记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取舍和细节的刻画上。因此,这些因素在答题中不可或缺。5.内容评价题内容评价是传记阅读的重要内容。我们在答题时应做到:(1)准确把握“评价”二字的含义;(2)评价的角度,首先要能就事论事,加以适当的提升,切忌架空分析,大而无当;(3)提升的方法与角度:要结合时代精神、主流意识,要与社会倡导的价值观、人生观一致。6.意蕴探究题意蕴探究是新高考
7、的一个重要特色。《考试说明》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其中的6个关键词是:发掘文本、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自己的见解。三、考题例析(一)(20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黄侃先生二三事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
8、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