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给力版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给力版

ID:47478313

大小:545.57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1-11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给力版_第1页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给力版_第2页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给力版_第3页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给力版_第4页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给力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给力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础中医学第一章导论人类最早形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学,印度医学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影响§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的渗透§古代医疗经验(针灸、汤液等治疗)的积累中医学的科学范畴:•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多学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理论体系v主导思想:整体观念v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v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v诊治特点:辨证论治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黄帝内经》,战国,奠定了中医学理

2、论体系2《伤寒杂病论》东汉,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3.《神农本草经》东汉,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3.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体的整体性可分为三个层次:⑴生理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⑵病理的整体性:病脏及他脏病脏及系统⑶诊治的整体性:司外揣内上病下取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形—神—自然—社会(二)恒动观念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运动。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如气血的循环);2

3、.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病理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如外感风寒束表的感冒,失治误治,入里化热)(三)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症状和体征,是具体的疾病表现。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证包括: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等)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1.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

4、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2.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映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3.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可见于不同的疾病过程中。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最终判断为某种证型。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论治的前提、依据。论治----辨证的目的,辨证的检验。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

5、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若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则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

6、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范围内。3.阴阳的相对性一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4.阴阳的可分性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整体而言:营养物质与功能活动: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部分而言:气机、气与血、脏腑、经络:精藏于脏腑之中,主内守而属阴,气由精所化,运行于全身而属阳。(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防治第二节五行

7、学说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五行的概念“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二)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2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3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4金曰从革---潜降、肃杀、收敛。5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静藏。2.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四)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制化:既相

8、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