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染病学重点大汇总【给力版】

最新传染病学重点大汇总【给力版】

ID:33216822

大小:7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2

最新传染病学重点大汇总【给力版】_第1页
最新传染病学重点大汇总【给力版】_第2页
最新传染病学重点大汇总【给力版】_第3页
最新传染病学重点大汇总【给力版】_第4页
最新传染病学重点大汇总【给力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传染病学重点大汇总【给力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一.感染过程的表现:1.清除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3.显性感染(overt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

2、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5.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

3、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注意:1)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2)上述五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二.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1)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rout

4、eof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1)呼吸道传播(2)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person),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susceptibility)。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传染病的周期性(periodicity):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

5、升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三.传染病的治疗(一).治疗原则: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二).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2.病原治疗3.对症治疗4.康复治疗5.中医中药治疗四.我国法定传染病包括几类几种?按甲类传染病预防,管理的包括哪几种?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8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1种)。甲类(1.鼠疫、2.霍乱)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h内,农村不超过6h上报。乙类(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艾滋病、5.病毒性肝炎、6

6、.脊髓灰质炎、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麻疹、9.流行性出血热、10.狂犬病、11.流行性乙型脑炎、12.登革热、13.炭疽、1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5.肺结核、16.伤寒和副伤寒、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8.百日咳、19.白喉、20.新生儿破伤风、21.猩红热、22.布鲁氏菌病、23.淋病、24.梅毒、25.钩端螺旋体病、26.血吸虫病、27.疟疾)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6h内,农村不超过12h上报,其中,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7、控制措施。丙类(28.流行性感冒、29.流行性腮腺炎、30.风疹、3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2.麻风病、33.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34.黑热病、35.包虫病、36.丝虫病,37.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38.手足口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五.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种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为主,部分病例可有黄疸。甲、戊型经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急性肝

8、炎;乙型、丙型、丁型主要经胃肠外途径传播,大部分患者呈慢性感染,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DNA病毒:HBV缺陷病毒:HDV大三阳:HBsAg、HBcAb、HBeAg小三阳:HBsAg、HBcAb、HBeAb甲肝预防...:甲肝疫苗、免疫球蛋白戊肝:免疫球蛋白无预防作用。只引起急性肝炎的是:甲肝、戊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