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开放性试题

化学开放性试题

ID:47474037

大小:11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1-11

化学开放性试题_第1页
化学开放性试题_第2页
化学开放性试题_第3页
化学开放性试题_第4页
化学开放性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开放性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验证拓展提升卷开放性试题1.某班同学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A.化肥的肥效快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产C.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D.复合肥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2.高明是首批“全国生态示范区”,美丽富饶而又充满水乡灵韵。怎样才能继续处理好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呢?请你分别从保护水资源和保护空气的角度向全区人民各发出两条倡议: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①;②。从保护空气的角度:①;②。3.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观察不到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若还能设计出其它方法,每一种正确方法奖励4分,最多奖励4分,

2、本卷最高分不超过60分。4.我对“蛋黄派”疏松多孔的结构感到兴趣,我从资料中了解到焙制糕点常用的物质是碳酸氢钠(NaHCO3),该物质受热易分解。我对碳酸氢钠进行了实验探究:①取少量干燥的碳酸氢钠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口有水珠,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生成物中含有和。②加热碳酸氢钠至完全分解后,试管中仍有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呢?我认为是一种盐;请你帮助我猜测这种盐是。③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将步骤和方法、现象、分析填于下表中)步骤和方法现象分析①②5、“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

3、反应是否发生。请你根据对化学变化的理解,仿照实例填写下表:(表中内容不得重复)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现象例如: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铜丝表面覆着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变成蓝色⑴⑵6、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从葡萄糖的化学式你能总结出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7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稀盐

4、酸7、如右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8、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某兴趣小组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5、区分它们。请回答有关问题:(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不同物质类别(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所选试剂判断方法方法一方法二(2)物理方法同学小王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1)充分反应后,你认为溶液中的溶质组成最多有种情况,这几种情

6、况中一定含有。(2)由于忘记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入一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710、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

7、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收集证据](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