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文学考博真题

复旦大学文学考博真题

ID:47456194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1

复旦大学文学考博真题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文学考博真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史哲类考硕博历年试题汇编——复旦大学复旦04年“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试题(文艺学,美学,现当代文学,民俗学,比较文学方向)简答题:1,以词的演变为例,分析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之间的关系。2,“文学研究会”的创作宗旨和艺术特点(至少举两位作家),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3,荷马史诗的叙事特点。4,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类型(至少两部作品)。5,“美的规律”和文艺创作的关系。6,论述王国维的意境理论在中国古典文学意境理论上的集大成之处。7,简述胡风的文艺理论思想,以及在20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8,民间文学研究的加强,是否意味着文学研究合法性的加强?说出你的看法。9,文艺创作中的读者意识和市场意

2、识是不是一回事?说出你的看法。10,简论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之得失。论述题:1,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19世纪的法国文学和20世纪的中国文学,各自的现代主义如何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基础上,拓展了新的美学空间和艺术境界。2,文学在高科技时代的地位和职能。前十题每题十分,后两题每题二十五分。共一百五十分。复旦的题出得很让我佩服,里面每一题都可圈可点,言浅意深04复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考试试题文史哲基础卷:名词解释:魔幻现实主义类书玄言诗形而上?填空:10个,一个一分论述:请对儒家的几个代表人物的思想说说你的看法及其现实意义;谈谈人文学科对于科技和经济的指导意义;以上两题必做试述“

3、垮掉的一代”创作思潮的特点及其对于中国青年文学的影响;选做题,选一即可,其他的忘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卷1.有人说:“一个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你怎么看?试用你所学过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评论这个观点;2.试述米兰昆德拉(或卡夫卡)的创作、翻译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以上必做题,各30分选做题:每个导师出的题不一样,大都是两个之中再选一题做中外文化关系方向:试对王国维和鲁迅接受西方现代思潮作一比较。(40分)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复试题目2003年简答:1.《拉奥孔》的内容。2.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者关系。3.弗雷泽的《金枝》的美学意义。4.孔子的美学思想。论述:1.论述文

4、化多元化对各民族文化、艺术交流的影响。2.分析并评价蒋孔阳先生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3.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现实生活趋于审美化。注:简答一个10分,论述一个20分,总分100分。措辞方面有小出入。复旦大学中文系2003年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考题中国文学现当代文艺学比较文学适用简答题:(8分一题)1.用苏轼的诗、词、文各一篇分析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与美学风貌。2.用巴金《激流三步曲》分析家族小说特点。3.论述作家、作品、读者之间的关系。4.莎士比亚戏剧与古典主义戏剧在人物刻画和剧情安排方面有什么区别5.以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至少一篇)为例,分析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在创作方面

5、的区别。6.为什么“美的观念是一个开放的体系”?7.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是如何分析想象的。8.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论述了哪些内容?9.分析题(18分一题)1.生活中经常有人说“这个蛋糕简直象个艺术品”、“维纳斯真是完美的艺术杰作”,用你掌握的文艺学或美学观点,分析这几句话揭示了文艺理论中哪些方面的问题。2.材料:A来自偏远山区,高考落榜后进城打工,面对都市的灯红酒绿,产生了自卑感。在工作中认识了城市女孩B,两人产生感情,论及婚嫁,但B最终投入了海外学成归来的IT界新宠C的怀抱。A受到打击,从此玩世不恭,纸醉金迷,最终走向了犯罪。几年后,A从监狱出来,看着城市中过往的车辆,猛的踢了一脚

6、石头子,向前走去……如果你是作家,面对这样一个素材,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文体创作?采取什么样的叙述方式、选取什么样的视角、选取怎样的创作方式、对A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你将赋予作品怎样的寓意?(请不要拘泥,尽兴发挥)论述题(25分一题)1.分析《浮士德》中的浮士德和梅非斯特两个形象,并论述这两个形象反映了近代西方社会怎样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中国文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作品和人物?(最少用两部作品分析)作家表达的价值判断是否与西方相同?2.有一种文学定义,按它定义文学,文学就只剩下了一些“名著”,这种定义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意义和局限?《浮士德》是德国伟大作家歌德用60年时间完成的巨著,其中渗透着

7、作者对欧洲几百年来,文化思潮变迁的深邃思考,充满了否定之否定的深长意味。1.浮士德这一形象出现在中世纪的文学中,起初是一个贪图享乐,不惜和魔鬼定下协定,出卖灵魂的享乐主义者。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学院派戏剧家马洛用这一题材写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赋予了浮士德这一形象新的内涵,将其描写成不信上帝,追求知识,追求快乐生活,企图用人的力量征服自然的人文主义者。歌德创造性的运用了这一题材,不但使浮士德的性格更为复杂,也使故事富有一种高度哲理和艺术性统一的美,浮士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