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

医学论文-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

ID:47421862

大小:20.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3

医学论文-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_第1页
医学论文-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_第2页
医学论文-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_第3页
医学论文-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_第4页
医学论文-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论文-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论文-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摘要】 《伤寒论》代表了前一时期的外感病总论,温病学代表了后一时期的外感病总论,在伤寒与温病的论争中,绍派伤寒又代表了对外感病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时期。绍派伤寒的寒温一统说可谓异帜独张,它与温病学派的主张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并在不断的学术争鸣中得到完善。【关键词】 绍派伤寒;寒温一统说;伤寒学说;温病学说;通俗伤寒论          Abstract:“TreatiseonFebrileDisease”representsthegeneraltheoryofexopathydiseaseofthetimesbefore;Epide

2、micDiseaserepresentsthetheoryoflaterperiod.Inthedisputebetweenfebrilediseaseandepidemicdisease,the“FebrileDisease”ofShaoschoolagainrepresentsaperiodoffurtherrecognitiontotheexopathydisease.TheunificationoffebrileandpestilenceofShaoschoolmaybeunique,whichhasmanydifferencesfromproposition

3、sofpestilenceschool,andbeingcontinuallyperfectedinsuccessiveacademiccontention.  Keywords:febrilediseaseofShaoschool;unificationoffebrileandpestilence;TreatiseofFebrileDisease;PestilenceDoctrine;CommonFebrileDisease  绍派伤寒,始于明代,盛于清、民国时期,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医学流派之一。这一学派阐扬补充了张机六经辨证体系,又吸收了叶、薛、吴、王卫气营血辨证与

4、三焦辨证体系,独张异帜于浙江绍兴,其原因及其复杂。学术上的医圣六经辨证地位、温热类传染病的多次流行、吴又可《温疫论》的出版、叶薛吴王温病四大家的相继崛起、经方与时方的争论、伤寒与温病的争鸣、对四时外感病临证经验的不断结累、及绍派医家的勤践苦学与思考探索等等,这些均为绍派伤寒的形成、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场景。可以说,《伤寒论》代表了前一时期的外感病总论,温病学代表了后一时期的外感病总论,在伤寒与温病的论争中,绍派伤寒又代表了对外感病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时期。 1 伤寒论时期 伤寒概温病  《内经》、《伤寒论》有温病之名,晋宋以降,代有补充发挥,但终不越《伤寒论》

5、樊篱。观念上宗“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之论;治疗上则以六经证治体系为实施准绳,温病附于伤寒之中。晋·王叔和《脉经》例五种伤寒,除伤寒、重暍外,其中就有热病、风温、湿温。《难经》也言伤寒有五,归温病、热病、湿温于伤寒麾下。晋·陈延之稍有发挥,别天行、温疫于伤寒,《小品方·热病门》指出:“古今相传……云伤寒是雅士之辞,云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不说病之异同也。考之众经,其实殊矣”,惜不为时人所重。以后《巢氏病源》于温病又间有发挥,在《时气令不相染易候》说:“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多相染易”。明确指出“乖戾之气”这一外界有害物质为传染病发病及流行的原因,但囿于议论简略,缺乏

6、论证。《千金》仍以温病附伤寒,《外台》叙天行温疫证候,也几与伤寒同,直至北宋官修《太平圣惠方》时,干脆不为温病另立门户,而散于热病诸门。这种情况,诚如《世补斋医书》所说:“《伤寒论》是五种伤寒之总论”。     温病没有大的发展,然温病的发生及流行却有增无减。据笔者统计,北宋疫病流行13次,明公元1408~1643年间,大疫流行19次,清267年中,疫病流行竟达64次。正由于此,六经证治体系,面临着温病的挑战。六朝时《深师方》指出:“伤寒已八九日,三焦生热,其脉滑数,昏愦身热,沉重拘急,或时呻吟,欲攻内,则沉重拘急,由表未解;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呈现对热病表里同病

7、治疗上的困惑。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也对温病治用伤寒法颇多感概:“四种温病(即王叔和归入伤寒的四种温病),败坏之候,自王叔和后,鲜有炯然详辨者,故医家一例(律)作伤寒行汗下”,“四种温病,若作伤寒行汗下,必死”。六经证治体系难以解释温病,难以指导临证。以后的韩祗和、朱肱、刘完素等人虽着意探索温病,然与现实仍有相当大的距离。明初王履《医经溯洄集·张仲景伤寒立法考》曾评说:仲景所叙伤寒三阴寒证,祗和“求对于春夏温、暑之病”,须“知温暑本无寒证矣”。“朱奉仪(名肱)作《活人书》,累数万言,于仲景《伤寒论》多有发明”,但惜其“每每以伤寒温暑混杂议论,竟无所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