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续谈拉弧圈球的内弧与外弧附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讨论]续谈拉弧圈球的內弧與外弧(附图)由於許多內外弧討論文章發帖後,跟帖太長了,發帖的人意見很不一致,看完帖的人可能還是一頭霧水.我引用裡面的跟帖拿出來加以整理繼續討論.我顺手把所有文章的跟帖有疑点的都剪接过来讨论,借用susu669的圖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以下只是个人意见,不代表结论.有疑点的,请大家继续讨论.判断内外弧,直接看触球瞬間磨擦的发力方向比较准确.看挥拍轨迹比较复杂,因为除了手臂腕部动作还有身体迎前动作,整个合成才算挥拍轨迹.内弧:斜斜的先往前上磨擦,然后再往前磨擦包球.外弧:直接斜斜的往前上顶住球磨擦.(有人形容外弧是舔式.内
2、弧是裹式,呵呵形容的真好)外旋:定义上跟内外弧无关.拉球时磨擦左侧往右上磨擦,让球产生左旋.正常拉球,由于小臂内旋的方向是由右而左收缩,磨擦球的部位靠近右侧往左上磨擦,所以都是带右旋居多,外弧,其实就是咬球式的厚磨擦弧圈.先迎前把球撞进海绵咬球吃球,然后顶着球"拉"着往前上走.从触板到脱板都在磨擦范围没有先后问题(咬球可以说是把球咬住不放拖着走).外弧打法其实是很自然的一个动作,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小臂的收缩动作就是以直线为主乾净俐落,然而拍子走出外弧軌跡乃是因为身体的迎前所产生的"合力"曲线.外弧打法是力量与磨擦的结合!外弧弧圈,不是靠手臂去畫
3、弧打出來的!!!.內弧式包球打法:磨擦較薄,磨擦時間較長,吃球較淺,打出來的前進速度比較受限.一般业余球友都靠转臂来包球,容易步入误区拉漏,不容易拉沖,磨擦球大都靠胶皮表面黏性.(职业选手打出的内弧,其实应该是外弧的变化型,为了压低弧线来使用.)业余的朋友大都因为咬球做的不好,许多人都会用转臂转腕包球方式来拉球,靠的是表面的黏性来磨擦,相对于一般外弧弧圈打法,这种包球方式咬球较浅,磨擦较薄.其实真的要分类应该有三种1.小臂直线拉球也就是直接往前上摩擦打磨的--俗称外弧.(加上身体迎前的动作形成外弧曲线)2.快带,反拉的动作,或者如波尔的近台小高
4、吊--为了控制弧线的内弧.前臂在拉球的动作多个压拍动作,但是动作不大.此动作乃由外弧拉球变化而来.可视为过渡技术.3.业余球友的变形弧圈--大动作的转臂转腕的包球方式,咬球较浅,磨擦较薄.不容易拉出速度容易拉漏手动作太大,拉完球容易重心后仰.这种打法因为没有迎前咬球的加速动作,想增加速度只能往前撞击,有了速度却牺牲转速.咬球其实大家也说的很明白了,就是利用迎前的力量触板时让球深入海绵咬住球继续往前上拖着球跑一小段距离然后脱板.高吊加转磨擦时间较久,拉前冲则因为挥拍速度快,磨擦时间较短.我也常常跟业余朋友解释,咬球本来就是先打后磨,不用在刻意去多
5、个打的动作才去摩擦.而打第三种的包球方式拉弧圈的业余朋友,因为没有咬球吃球观念跟手感大部分都会对外弧打法抱着质疑的态度.也正因为没有咬球吃球观念跟手感跟他说先打后摩打磨结合是很容易步入误区的.因为他们会以为要先往前击打才去摩擦.小弟以前就是属于第三种的变形弧圈...因为很不稳定没什么杀伤力最后彻底放弃重练弧圈...终于入门.后来我才发现有内外弧之分别.以下是引用阿拉丁时代在2006-1-201:42:00的发言:我不太同意老兄的观点,我是个外弧的选手,我也经常收集一些录像,从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的角度做了一下比较,专业选手大概是百分之一百都拉外弧
6、(特别是中国的),不过也有上些特例,就是正反手快带弧圈球和反拉的时候,而业余选手就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拉内弧,这也就是业余选手在拉弧圈球上的误区业余确实打内弧的多职业外弧的多.內弧是不是误区?我不肯定.但是很多业余朋友包含我自己以前的打法在内,错误的内弧的发力都太过依赖转动小臂的力量来画弧,这我肯定是一个误区.应该多利用身体的力量来控制挥拍弧度,而不是转臂.转臂包球打法因为摩擦较薄吃球较浅发力拉容易拉漏.我的感觉是,外弧发力是最直接简单的动作,小臂收缩走直径,靠身体迎前腿腰的力量来作用於拍子,产生前进力量而产生外弧轨迹.对于会打外弧的职业选手,偶
7、尔打出内弧是配合身体动作来控制弧线而使用,是刻意的,外弧打法是比较自然的.以下是引用井底蛙在2006-1-2011:01:00的发言:外弧拉不好就成打了,动作做不好还容易重心偏后,拉不好前冲.正手业余的还是内弧练的快点,等到练到一定成度时再试试外弧.反手可以直接从外弧上手.不认为外弧比较难.我教人拉球都直接教外弧.學會外弧,再學內弧很容易.反之,先會內弧要再學外弧瓶頸較大.因为打内弧比较容易步入学习误区,太注意手的动作而忽略了身体的力量.我认为外弧一定要学,而且最好一开始就练外弧.以下是引用jkaddress在2006-2-1912:04:00
8、的发言: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如果挥拍轨迹是一圆弧,内弧的圆心在身体前面,而外弧的圆心在身体后方。仔细观察一些高手的动作,可以发现有些挥拍轨迹是近乎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