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419709
大小:20.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7
《牙周储备力的概念及生理学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牙周储备力的概念及生理学意义2008-10-2408:50【大中小】【我要纠错】 在咀嚼运动中,固定桥所承受的力几乎全部由基牙承担,即基牙要承担自身的力和分担桥体的力。基牙的这种承担额外力的能力是固定桥修复的生理基础。 牙周储备力又被称为牙周潜力,是指在正常咀嚼运动中,咀嚼食物的力大约只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而在牙周组织中尚储存有另一半的支持能力,即牙周储备力。固定桥修复中正是动用了基牙的部分甚至全部牙周储备力,以承担桥体的额外负担来补偿缺失牙的功能,故牙周储备力是固定桥修复的生理基础。 在咀嚼运动中,咀嚼力是指当咀嚼肌收缩时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
2、在实际的咀嚼运动中,咀嚼力受到牙周组织内痛觉感觉器的调控,只有部分肌纤维参与了收缩运动,形成力或者咀嚼压力,故力是咀嚼力的一部分,且比咀嚼力小。影响力的因素有参与咀嚼的牙数目多少,参与咀嚼的咀嚼肌的横断面积大小。力的大小还受患者的年龄、性别、咀嚼习惯、牙周健康和全身健康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文献报道,用力计对正常健康人的咀嚼力或最大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咀嚼力的平均值是22.4~68.3k9,而常规生活中的力仅l0~23kg,仅使用了牙周支持力的一小半。颌位2009-09-1714:05【大中小】【我要纠错】 颌位即下颌骨的位置。由于下颌骨位置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颌位
3、,其中有重复性,又有临床意义的有三种颌位(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和正中关系。 (一)牙尖交错位 牙尖交错时下颌骨的位置称牙尖交错位,也称牙位。当牙尖交错位于正中时(可称为正中时),也称为正中位。上下牙的牙尖交错位是不稳定的,它会因面磨耗,牙齿付置的改变以及牙齿的缺失等,产生适应性的改变。 (二)正中关系与后退接触位 1.正中关系是指下颌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髁突在关节窝的后位时,髁突对上颌的位置称为正中关系位。它是一个稳定而可重复性的位置,是一个功能性的后退边缘位,如果
4、迫使下颌再向后退,则会由于附着在下颌骨上的肌肉受拉,髁突后方的软组织受压而感到不适。髁突在正中关系位时,又称为铰链位,下颌依此为轴可作18~20mm转动(切点测量),为铰链开闭口运动,称为正中关系范围。在此范围内,上下牙齿发生接触(一般在磨牙区),称为正中关系,亦称后退接触位。 2.后退接触位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可以向后移动约1mm,此时前牙不接触,只有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髁突位于关节窝中的功能最后位置,从此位置开始下颌可以做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后退接触位与正中关系恰两者确定的方法不同,但后退接触位也是髁突在关节窝的最后退位时发生的被诱导的关
5、系,因此一般认为与正中关系殆是同一位。 (三)下颌姿势位 下颌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间隙,一般为1~3mm(下颌姿势位的垂直距离与垂直距离之差)。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 下颌姿势位多被认为是当个体端坐、头直立位时,为升降下颌诸肌的张力平衡所产生,即肌肉在最小的收缩状态以克服重力所保持的位置。现已明确,下颌姿势位并不是一个稳定的位置,无论从艮朗和短期观察,它都是可变的。如躯体直立,头向前倾,间隙就减小;如头向后仰,则结果相反。临床实
6、践表明,息止间隙的大小与的类型有关,如深覆者常较小。个体间亦互有差异,但就个体本身而言,此间隙在一生中改变不大,用肌电图及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研究表明,下颌姿势位,严格地说,它不是一个位置,而是一个微小的范围,在上下方向约0.5mm,前后方向约0.3㎜.从下颌姿势位向牙尖交错位闭合,在正常情况下,垂直运动距离与前后运动距离之比为1:1~3:1。将文章“颌位”转发至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等网让更多网友分享。: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