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精深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ID:47400770

大小:22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5

《精深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_第1页
《精深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_第2页
《精深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_第3页
《精深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_第4页
《精深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深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编号:ZZ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ClassificationandDeterminationofConstitutioninTCM)前言本标准附录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琦,朱燕波。本标准首次发布。引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该标准的编写和颁布,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2、体现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中医“治未病”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为“治未病”提供了体质辨识的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中医体质学者经过近30年的研究,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体质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是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

3、“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应用本标准在全国范围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标准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符合医疗法规和法律要求,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标准审定组成员:张伯礼、杨明会、沈同、刘保延、李乾构、唐旭东、仝小林、彭勃、陈淑长、周宜强、刘雁峰、陈珞珈、王承德、孙树椿、丁义江、汪受传、段逸群、花宝金、陈信义、刘大新、马健

4、。10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关于体质的术语及定义、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及体质辨识治未病。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中医体质(ConstitutionofTCM)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3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3.1平和质(A型)3.1.1总体特征:阴阳气

5、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3.1.2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3.1.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3.1.4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3.1.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3.1.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辨识与调节方法:正常的体质。调节: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3.2气虚质(B型)3.2.1总

6、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3.2.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3.2.3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3.2.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3.2.5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3.2.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辨识与调节方法:肌肉松软,声音低,易出汗,易累,易感冒。调节: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3.3阳虚质(C型)103.3.1总体特征:阳

7、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3.3.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3.3.3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3.3.4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3.3.5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3.3.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辨识与调节方法: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多沉静、内向。调节: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3.4阴虚质(

8、D型)3.4.1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3.4.2形体特征:体形偏瘦。3.4.3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3.4.4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3.4.5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3.4.6对外界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