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395865
大小:543.5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09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学科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1.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B.葡萄
2、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4.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14-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3、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中2.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3.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中“”表示由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其末梢。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了3个突触B.图中的①②③
4、④⑤可代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刺激图中b点,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中只有a、b、c、d点能产生兴奋D.刺激图中d点,则只有c、d、e产生兴奋4.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a时,l就转移到b里,使b兴奋-14-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就由a传递给了b1.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
5、活动D.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2.某同学未吃早餐,到第4节课时,下列有关他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14-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1.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反应是()A.温觉感受器兴奋B.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C.皮肤血
6、管舒张D.细胞内酶的活性下降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减少3.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
7、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4.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反应B.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少部分是RNA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5.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不弯、乙不弯、丙向右弯-14-B.甲向左弯、乙不弯、丙向左弯C.甲向右弯、乙
8、不弯、丙向左弯D.甲向右弯、乙不弯、丙向右弯1.顶端优势现象说明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