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世纪坛设计说明

中华世纪坛设计说明

ID:47395236

大小:5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1-10

中华世纪坛设计说明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中华世纪坛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世纪坛设计说明一 背景与立意    随着2000年的临近,世界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迎接新世纪与新千年的到来。许多国家的首都如巴黎、伦敦等都不惜重金,兴建标志性建筑。  1998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号召“以崭新风貌迎接建国五十周年,迎接澳门回归祖国,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这就将参与全球性的迎接新世纪、新千年活动,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作为首都北京,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早就对此项活动作出安排与部署。并以“中华世纪墙”为启端,发展到以“中华世纪坛”作为迎接新世

2、纪、新千年的标志性建筑。为此,北京市领导亲自参与选址,成立领导小组,对设计思想、方案确定等直接予以指导。   中华世纪坛,是一座规模不大但却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纪念建筑。称之为坛,虽含有弘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意义,但其总体上已完全区别于古代祭祀天地日月的祭坛,而赋予了现代化的内涵、风格与韵味,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世纪作为度量历史的单元,中华民族拥有五十个世纪的文明史,熔铸着伟大祖国的盛衰兴亡,铭刻着伟大民族的荣辱沉浮。浓缩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再现五千年文化的辉煌;纪念先人,教育现人,激励后人;保持优良

3、传统,创造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就是中华世纪坛的立意。二 设计指导思想  (一) .专业学习资料.........两个支撑点  中华世纪坛承担着繁重的历史使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而建设的空间却又相对狭小、拥挤。东边为军事博物馆,西边为中央电视台及梅地亚宾馆,北面为玉渊潭公园。这就形成一个尖锐的矛盾。  我们可引用唐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两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解决这个矛盾。这座标志性建筑,由于地域限制,既不可能大,也不可能高。比起周围的大建筑群,简

4、直只算一座“陋室”。  因此,只能依靠“仙”与“龙”这两个支撑点来取胜。这个“仙”就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即必须充分而深刻地展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这个“龙”则是艺术表现形式,即必须以新颖的建筑造型,生动的表现手法,优美的艺术创作来吸引观众。 (二) 四条要求  由于五千年文明史,内容庞大无比,世纪坛决非历史博物馆,规模又相对狭小。因此在设计时,遵循了以下四个要求:    1、宜简不宜繁;    2、宜雅不宜俗;    3、宜抽象不宜具体;    4、宜以建筑为主,不宜建成园林小品。 (三) .专

5、业学习资料.........八个统一 1、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整个建筑结构,要同标志性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旅游功能、文化服务功能等相统一。 2、建筑与环境的统一  东西两侧为高大建筑群,北侧为玉渊潭公园。整个坛的建筑,不能同相临楼群比高低,而应利用反差:在东西建筑群的夹道中,突出甬道与两侧草坪,加强绿化;在北侧以公园为背景,突出稍高的坛体建筑。 3、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整个建筑应突出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化概念、风格、技术、材料及色调,同时又富有民族化的气息。目前选用的方案,就较能达到这种统

6、一。 4、精品化与大众化的统一  坛的建筑、雕塑、壁画等,必须强调精品意识,宁缺毋滥。杜绝目前许多人造景点的低俗格调。但同时又要注意大众化,吸引广泛人群前来参观,寓教于乐。  5、时间与空间的统一  通过约三百米甬道的设计,将五千年岁月的轨迹表现出来,达到时、空的统一。使人们漫步三百米,穿越五千年。 6、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从入门到坛体,各类建筑、各种艺术品,皆应博采众长,百花齐放,充分显示出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但主题思想与主体设计又必须强调一致性。艺术形式要在总体上保持完整与流畅。 7、社会效益

7、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整个世纪坛应侧重社会效益,是一个社会公益型建筑。但要维护整个建筑,又必须注意其经济效益。 8、立意与可操作的统一   整个设计,要以创新为灵魂,采用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但也要兼顾当前的条件,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只能作为空想,难以实现。三 内容  (一) 一条主线  中华世纪坛整个建筑,以弘扬中华文明史为主线。突出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要求人们从历史文化视角来认识中国。强调中国今天选.专业学习资料.........择社会主义制度与道路,是有其历史渊缘的,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

8、。  中国具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而且在十五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然而,这些历史目前已被许多人淡忘了。在“左”的思潮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尤其到十年动乱,历史按一时的政治需要而改写。几千年的文明史,似乎除了几位农民起义领袖外,就没有正面人物了。   这种“左”的历史观,使不少人的思想中,五千年的中国史,不是一片空白,就是一团黑暗。好象从来就是战乱连年、生灵涂炭、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待改革开放后,同国际水平一比,更感落后。认为当代中国都如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