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344155
大小:8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12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二上《我和昆虫》教案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二上《我和昆虫》教案2课时教材分析: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简单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昆虫的特点和种类)和渗透对称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使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贴的更近。通过观察,记忆昆虫的特征,学习昆虫的表现方法,在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习性的基础上,大胆现象有关小朋友和昆虫的故事。启发、诱导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用童心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
2、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类的昆虫。(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画面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昆虫标本、昆虫
3、生活资料影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 “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 1、揭开谜底。 2、说出除蝴蝶以外的一些昆虫,并讲一讲它们的样子。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外形特征。 2、和学生一起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了解昆虫。 3、讨论昆虫的特征。 特征:触角、翅膀。 4、看昆虫标本,比较昆虫翅膀上的图案。 5、揭示左右两边相同的
4、图案叫对称图案。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选定自己喜爱的昆虫,并确定它的形状。 2、拿作业纸并将它对折,然后画出你喜爱昆虫身体一边的图案。 3、用剪刀沿外轮廓线剪下对称形。 4、进行涂色,保持左右两边相同,使其成为对称图案。四、评价建议: 请我们的“昆虫朋友”一起在花丛中飞舞,互相看一看谁的翅膀上的图案最漂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1、作业表演。 2、观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 3、说说昆虫的生活环境。二、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根据已制作过的昆
5、虫图案,为它们添加环境。 2、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立体的环境或画出来都可以。 3、可以小组合作,将不同的昆虫朋友放置在一个环境中。 4、让学生模仿昆虫飞行,并想象他它们交流的语言,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三、评价建议:选画面完整或有立体环境的作业进行展示表演。课后记因为本课的题目是“我和昆虫”,所以光画昆虫是不行的。因此在分析完几种常见昆虫的特点后,我问:“谁能把它们画在黑板上?”待五位同学画完昆虫后,我便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边迅速的在他们的画面上添加上“我”,如:我拽着蜻蜓的尾巴飞上天,我和螳螂比拳法等等,同
6、时简单的添加花草等背景。学生们在笑声中明白了:“原来‘我’和昆虫之间可以发生这么多事情呀!”我又顺势启发学生观察画面的主次、前后、遮挡等关系。经过这样的师生共同作画,学生在独立作画时画面充实完整,有情境。附送:1我和昆虫我和昆虫课题我和昆虫领域美术综合、探索授课者唐敏湘授课班级二年级授课地点铁路小学授课时间1课时单位深圳铁路小学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应会: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昆虫。 能力目
7、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他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教 学 策 略教学重点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昆虫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抓特点表现昆虫。教法选择课件演示、实物观察、师生共议、自己评价。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昆虫标本、实物。教师范画。彩笔、油画棒、画纸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反思、体会一、 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提要求。二、
8、 讲授新课,了解昆虫。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简单记忆部分昆虫的形象特征。2、学生讨论、介绍昆虫的资料。3、教师介绍:昆虫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看书2、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4、小结归纳。昆虫的结构、动态、昆虫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5、分小组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象力。三、 提要求,完成作业 。明确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大胆表现。四、教师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