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321817
大小:32.15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8-16
《2019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自纠自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自纠自查报告 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在我校一直受到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近年 来,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教,突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有差异地发展,保障每个学生公平受教育与公平发展的机会和权利,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和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和精神,争取能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行动中取得更大的成绩。现对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向上级领导对我校的自纠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2、、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切实做好宣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提高对“减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树立教师形象结合起来,增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落实好省《意见》有关规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及时召开学校行政会议,强调“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
3、上高度重视,并要求首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落到实处。成立学校“减负”领导小组,沈松江校长任组长,宗奎林、茅卫兵为副组长,费奎翘、虞小平、施小平、章六水、各年段组长为组员,就形成了一个校长领导的,明确分工的领导集体。做到上下配合,内外协调,使各项工作能顺利,贯彻并落到实处,使各项工作就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课程计划。 我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计划,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但是于象音乐、美术等专业课教师缺乏,虽然我们开足了课,上了课,但是效果不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学
4、校加强对各课程课时的管理,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树立轻负担高质量的典型。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制,采取以年级学科小组为单位,分工负责,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备精每一堂课,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减轻教师负担。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校长深入教育第一线,要在课堂教学上做好教师的典范,并经常性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四、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 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表,并根据冬令、夏令等不同情况,适当调整到校、午休、离校时间,但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 1
5、7小时的规定,并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提倡向课堂45分种要效益,严禁教师拖堂,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在午休时间仅安排教师管理和维护纪律及秩序,对学生做个别辅导和答疑。学校在周六严格按照吴兴区业余活动中心的相关规定,开展业余活动教学。学校教职工不参与动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文化补习班,学校不给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各类文化补习班提供教学场地、设施和师资,也不接待上述文化补习班举办者进校园、教室宣传发动、发放有关书面材料。严禁教师对自己任教学生进行有偿家教。 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减轻学生
6、负担,学生课外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积极提倡实施菜单式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组织和开好家长会,教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或请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等方法,开展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交流、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共同确定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教导处加强对各科作业量的协调和批改质量的管理,不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了解并注意学生、家长的意见反馈,严格控制每日各学科课外作业总量,在学生家长的配合下,保证学生9小时的睡眠时间。严禁教师给学生布置机械重复作业。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每逢双周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和普及法制教育,推广学校的成功做法,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学
7、生,学习是其主要任务,并强调适当的学业负担是健康成长的基础,勤奋刻苦是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 六、严格规范考试招生管理。 学校每学期在期末进行一次学科调研,考试学校自行组织,不组织、不参与区域性学科会考。学校加强平时学科质量监控,通过抽测等方式检查各学科的质量,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各学科的过程性教学质量监控、学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实际自行组织测试,学校不组织全校性质的统考。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仅做为检查教学状况的、发现教学问题的依据,不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的名次,不给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也不以学科成绩为
8、唯一标准来判定学生的好差,而是从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来评价学生、同时也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奖励教师,努力建立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学科、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