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723
大小:421.86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7-08-07
《男同性恋群体性别角色特征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用心理学男同性恋群体性别角色特征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背景1.同性恋性取向非病理化进程在中国已经10年,在国际上已经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承认同性婚姻,每年有上百个城市举行宣扬同志权益和平等的“骄傲游行”。有关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成因,影响因素,发展过程,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社会压力,人们对此的态度问题得到了广泛研究。研究也发现,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远低于异性恋者平均水平,神经质和精神质分数偏高,这是否与同性恋者的性别角色差异有关?前人尚未研究。2.性别角色的结构分内隐和外显两个部分,内隐性别角色结
2、构分为男性化—女性化2个维度,外显性别角色结构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4个维度。外显性别角色测验,经在大学生被试中施测发现,双性化和未分化多于男性化和女性化者;内隐测验中,男性还是将自己与男性特质联系,女性将自己与女性特质联系。那么,同性恋群体的性别角色状况如何,有待研究。3.性别角色形成是一个认知过程,受到早期家庭教育、大众传媒等社会文化环境、自我期待等因素影响。同性恋者的性别角色结构形成过程中,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性别角色,哪一方面的因素影响最大,是否存在着与异性恋者的差异,可以进行研究。4.一般民众对同性恋者性别角
3、色的态度是怎样的,而同性恋者自身又是如何评价这种态度的,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二)意义1.同性恋者性别角色问题研究,丰富了同性恋问题心理学研究领域,利于人们对同性恋人群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形成正确的认知提供理论依据。2.该问题研究可以提示家庭和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进行性别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结构,实现性别自我同一性认同。303.性别角色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有一定影响;了解同性恋人群的性别角色问题,可以更好的了解这类人群的心理健康、人际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应正常生活
4、,减少和消除民众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侮辱等不良态度、行为,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4.帮助同性恋者对自身增进了解,补充认知,塑造积极健康的形象,减少因自身形象而带来的负强化效应。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基本内容:1.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了解性别角色的内容和结构维度,性别角色的理论模型,了解大学生内隐和外显性别角色结构状况,以及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对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确定研究方向和对象;2.性别角色测验,分外显和内隐两部分。其中外显性别角色测验:采用性别角色量表CSRI,共80个题目,分为
5、男性正向、男性负向、女性正向、女性负向4个维度,每个维度20个题目,5点计分(-2完全不符合,-1,0,1,2完全符合);内隐性别角色测验:采用IAT内隐联想测验,包含两个变量(属我词——非我词;男性性别角色词——女性性别角色词);3.性别角色影响因素与评价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进行研究:分家庭、社会文化、自我、同性恋者对“异性恋对同性恋性别角色态度”的评价4个方面,问题为开放式;(二)研究假设与拟解决的问题:1.研究假设(1)男同性恋者外显性别角色与异性恋不存在差异,即双性化个体和男性化个体要比女性化和未分化个体要多。(2)男同性
6、恋者内隐性别角色与异性恋折不存在显著差异,即男同性恋者内隐性别角色为男性特质。(3)同性恋者性别角色形成受社会文化规范因素影响最大。(4)男同性恋者对异性恋者态度评价偏向负性和否定,信任感低。2.拟解决问题(1)问卷和IAT程序、访谈问卷的准备和检验;(2)同性恋被试的确定,取得合作减少抵触和防御;30(3)结果分析,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与程序:问卷调查和实验、访谈法:被试——同性恋人群工具——CSRI性别角色量表、IAT实验程序、自编访谈问卷(二)技术路线:实验程序——IAT实验程序统
7、计处理——SPSS软件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第14-15周(12.6-12.17):完成问卷编制、IAT实验程序和访谈问卷;第15周(12.17—12.20):开题论证;第16周(12.20—12.26):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修改;第17-18周(12.27—1.9):正式施测、实验、访谈;第18周至开学第2周(1.11—2.27):整理分析数据,撰写论文初稿。2010-2011年第二学期第3周(2.28—3.6):递交论文初稿;第4-6周(3.7—4.3):修改并完成第二稿和两篇外文翻译稿;第7-9周(4.4—4.24):定
8、稿并撰写工作小结;第10-11周(4.25—5.08):拟定答辩书,准备并参加第一轮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杨炯,胡怀林,俞乐笑.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86-90;[2]蔡华俭,杨治良.大学生性别自我概念的结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