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性恋群体性别角色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男同性恋群体性别角色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ID:27791243

大小:62.3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男同性恋群体性别角色特征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男同性恋群体性别角色特征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男同性恋群体性别角色特征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男同性恋群体性别角色特征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男同性恋群体性别角色特征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男同性恋群体性别角色特征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应用心理学男同性恋群体性别角色特征研究性别角色(Genderrole)是近些年被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随着文化的开放和社会包容度的扩大,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小性化,异性化现象存在,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性别角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性别角色的发展,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成长,顺利融入社会并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建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实现性别同一性认同,接纳自己的性别角色等,能够让个体更好的适应现实牛活,实现健全的人格发展。1、性别角色研究的理论基础1.1性别角色的定义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Burger等人认为,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与自

2、己生理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性别角色标准体现了一种社会文化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期望。如,男性化的性别角色,应该具有独立、坚强的品质,而女性化的性别角色,应该具有温柔、体贴等品质。美国心理学会和牛津大学2000年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引用了Carroll和Wolpe为性别角色所下的定义:性别角色(Genderrole)是市一定的文化所认定的适合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系统,同时in还包括那些被看作是构成男性和女性的基本的态度和情感。社会学观点认为,性别角色描述的是每个特定社会环境,对不同性别行为和责任的观念和期望。结合学者的观点,我认为对性别角色定义,应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性

3、別角色不是个体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学习中习得的,这是一种认知活动的结果。②社会文化的限定。性别角色标進都是由一定文化所认定的,每一种性别角色,体现的都是社会文化对个体的要求。如中国文化认为的“谦逊”是男性的良好品质,但在西方文化屮则并不这么认为。③其内涵不仅仅包括行为,还有相应的情感和态度。态度决定行为,但很多行为并不能真正反映个体的真实想法,这种内在的,不易被察觉的态度和情感,能够比较客观的体现个体的性别角色。1.2性别角色的结构性别角色问题一经提出,人们便开始了其内在结构问题的探讨。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认为:性别角色概念是一维的结构,男性特质、女性特质分别位于维度的两极,每个个体均处

4、于该维度的某一点上;而且,具有男性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特质的女性在心理上更为健康。1964年,Rossi提出了一个与上述传统看法不同的“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并认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而非传统的单一性别角色模式。男性正性特质女性正性特质外显性别自我概念:男性负性持质女性负性待质-男性持质"女性特质内隠性别自我概念:V►1974年,Bem提出了与传统截然相反的两个假设:(1)许多个体可能是双性化(androgynous)的,他们既具有男性化特质也具有女性化特质;(2)与其他类型的个体相比,双性化个体可能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在此基础上,Bem

5、编制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即BSRT(Bem,sSexRoleInventory)。Spence用中位数分类法划分了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一一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这就区分12]TBern原先“双性化”中包含的高得分与低得分的被试,而且Bem也同意这种划分方法。[3]在国内,钱铭怡等人対性別角色量表进行了重新制定,加入了男性和女性负性量表,形成了包含100个项目(五个分量表各20项)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并借此对大学生进行了施测,认为大学生中双性化个体、男性化个体、女性化个体、个体化的个体都有一定比例的存在。[2]杨治良等人提出,作为社会认知的一个方面的性別自我概念应该也包含一个

6、内隐的无意识的成分,也就是说,性别角色存在外显与内隐的区别。通过采用钱铭怡等人的外显问卷,以及IAT内隐联想测验,认为性别角色的结构应该包括外显和内隐两个不同的方面,即外显性别概念包括男性正性特质、负性特质、女性正性特质、负性特质等4个方面,而内隐性别角色则只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两个方面。经实验研究,发现性别自我概念是一个双重的结构:包括一个内隐的性别自我概念和一个外显的性别自我概念,前者是一个一维的未分化的结构,后者是一个两维的结构,并且,二者相对独立。该结构较好地把以前的一维和两维结构统一于一个双重结构模型之中。女性化女性正性▲男性正性V•女性负性图1传统的性别观念图2Bem的性别图式男性

7、负性图3钱铭怡等的研究结果图4杨治良等对性别角色结构的研究结果1.3性别角色影响因素研究王恩国,郭明印等人通过文献分析与总结法,归纳出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因素有: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起着奠基作用;角色游戏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主导作用;大众传媒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导向作用。(51黄子杰,王志萍等人的研究表明,性别角色形成,一方面依赖社会学习过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