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62379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1
《产业关联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入詁或产出甜;•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也町以是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简介产业关联理论乂称产业联系理论或投入产出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解决。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屮间投入和屮间需求,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产业关联理论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
2、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木需求量)等。编辑本段产业关联理论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17世纪古典经济学吋期——1874年询)。占典经济学的先驱威廉•配第及其同时代的早期作者们提出一系列的观点和方法,包括把生产看成是一种循环流,不同经济部门间生产中的相互联系,以及社会剩余的观点。之后的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于1758年发表了《经济表》,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即把生产看成是一个循坏过程,以经济剩余的形成为核心,来描绘再生产过程。他是经济史上用图式的办法描绘社会再生产过程全貌的第一人。马克思对经济表予以高度评价并加以标注,该表通过对所谓“租地农场主”、“土地所冇者”和“不生产阶级"Z间五
3、次流通过程的描绘,最终表明全部生产物售卖完,同吋货币也都各口流回到它的出发点,第二年度又可以进行简单再生产。马克思说:“魁奈的《经济表》用儿根粗线条表明,国民生产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年产品怎样通过流通进行分配,才能在其他各种不变的情况下,使它的简单再生产进行下去。上一年度的收获,当然构成生产期间的起点。无数的流通行为,从一开始就被综合成它们的具有社会特征的大量运动——儿个巨大的职能上确定的,经济的社会之间的流通。后來的亚当•斯密和大为•李嘉图也接受了生产是循环流和经济剩余的概念。而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并月•在魁奈《经济表》的启发下形成了自己的再生产理论,建立了
4、简单再牛产和扩大再牛产的图式和平衡条件。应该说这一阶段的理论对产业关联理论的形成有重大意义,产业关联理论汲収了古典经济学把整个经济看作一个系统的思想,并正是继承了应用图表来描绘再生产过程,投入产出才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正如波兰经济学家兰格说:“里昂惕夫的产业间联系的理论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发展。"并口他把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图式改写为里昂惕夫表,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两部类表达式与里昂惕夫表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扩人再牛产图式也可改写为里昂惕夫表。但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将其应用于实际统计和分析尚有困难。按照斯威齐(PaulM.Swcczy)的说法,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真实经济联系
5、与价格和利润的经济表象之间寻找一种数量表述,也就是“转型"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I弓I。因而在马克思之后,里昂惕夫在柏林大学的导师博尔特凯维奇(LaduislausyonBortkiewicz)给出了另一种价值计算价格的方法。里昂惕夫正是按照这一思路继续进行研究。编辑木段产业关联理论的产生阶段产生阶段(1874年一1953年)。又可大致分为产生前期和正式产生期两个阶段。产业关联理论的产生前期1874年瓦尔拉斯在《纯政治经济学纲领》提岀了“全部均衡理论”。瓦尔拉斯提岀以下假设:(1)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2)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产函数既定不变;(3)规模报酬不变;
6、(4)家庭是商品的消费者和要素的供给者,厂商是要素的需求者和商品的供给者,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模型只包括家庭和厂商。但给出了一组使所有市场全部出清价格P1……Pn,则整个经济体系同时达到均衡。里昂惕夫认为:全部均衡理论,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使我们考察高度复朵的纵横交义的相互关系,这种交义关系把任何局部的最初变动的脉搏,传送到经济体系极远的介落。并认为投入产出理论是全部均衡方程体系的简化。里昂惕夫在全部均衡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如下假设:(1)产品必须同质,即具有相同的用途、工艺和投入;(2)产品的需求和价格均为已知,只是调整产量;(3)生产函数为线性:(4)投
7、入之间不能互相替代。在此基础上,首先,根据马克思划分经济部类的思想将为数众多的经济主体汇总为有限个经济部门;其次,加入了屮间产品,通过相互间的投入产出突出了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再次,将中间需求和最终盂求、中间投入和附加价值综合成一个供求平衡、收支平衡为轴心的体系。“全部均衡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还在于前者强调了价格的核心调节机制,而后者将其内生化了。从数量可以推出价格即P(I-AT)-1YP为产品单价列向量,Y?为各部门最终产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