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41739
大小:191.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9
《【教学设计】《有机合成材料》(人教)发现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化学组张雪王开英◆模式介绍发现式教学: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有机化合物;二是有机合成材料。对于第一部分,教材通过【探究】栏目中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并比较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这种概念给出方式很好地照顾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同
2、时向学生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哲学方法。此外,教材还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并给出了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初步分类。对于第二部分,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举例介绍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介绍了合成材料相对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优越性。并以聚乙烯为例,结合实验,介绍了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接下来分别具体介绍了塑料、纤维和橡胶的分类、性能和用途。这部分内容中实物图片较多,在照顾实例涵盖种类广度的同时,举例力求接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至此,教材对于合成材料的优越性
3、已经作了浓墨重彩的展示,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随后的内容以“白色污染”为问题中心,结合【讨论】栏目,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最后,教材在【化学·技术·社会】栏目中介绍了日益重要的复合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认识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思路说明(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形成及判断1.突破建议:教材中虽然对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区分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但对于“有
4、机物”概念的心理认知程度会影响学生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等相关概念及有关内容的学习。所以,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以相对容易理解的角度和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化学物质进行正确归类。2.突破样例:对于有机物的概念形成及判断的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突破。第一、物质性质角度。将学生分成九个小组,针对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氧化钙七种物质,各小组分别就其中的一种物质完成加热或点燃的实验,教师进行实时录像,最后将各小组的实验现象进行投影展示,全班共享。结合以
5、前学过的甲烷、和乙醇燃烧的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蛋白质能够燃烧,而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氧化钙不能燃烧?该环节的设计以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将学生的思维顺利地带入下一个更本质的分析角度。第二、物质组成角度。结合教材P102中【探究】栏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氧化钙的化学式,并分析元素组成特点(对于蛋白质只要求分析元素组成,不要求写化学式)。该环节由学生课前独立完成,以备课上交流。第三、物质命名角度。要求学生分析以上九种物质的命名特点。虽然教材中并不涉及有机物的命名方
6、法,但学生已经有了部分无机物的命名方法做基础,反观一些有机物的名称特点,不难发现,根据物质名称也可以帮助判断物质的所属类别。最后师生一起总结,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同时从命名特点或离子组成角度使学生了解一些含有碳元素但却不属于有机物的常见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等。(二)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类别归属及其应用1.突破建议:本课题的专有名词较多,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热塑性、热固性、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学生学习起来显得陌生而枯燥,靠单纯的讲解和阅读学生很难学好。因此,教师要在帮助学
7、生理清各个主要概念之间隶属关系的基础上,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利用身边熟悉的材料,通过简单的实验,进行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正所谓“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将晦涩难懂的概念与有趣的实验融为一体,不仅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2.突破样例:教师先带领学生对一些主要概念进行隶属关系的梳理。然后重点针对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实验一:从不同方向撕扯塑料薄膜,感受用力程度并观察断裂处的形状。实验
8、二:加热塑料袋和锅柄塑料碎片。实验三:观察不同面料服装的标签,并分别灼烧对应服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