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

ID:47237156

大小:20.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31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_第1页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_第2页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原因不明者,称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在不足5%的患者中,血压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为继发性高血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耳鸣心悸,血压升高。本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畴。1诊断依据1.1临床表现1.1.1缓进型高血压多数患者无症状,有些伴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心悸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若血压长期高,则可出现脑、心、肾

2、、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1.1.2急进型高血压其表现基本上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症状明显,如头痛剧烈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很快衰竭,血压迅速升高,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力模糊和失明,最后因尿毒症而死亡,也可死于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1.1.3高血压危重症高血压危象: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气急易怒、视力模糊、腹痛腹胀、尿频尿少、排尿困难等,有的伴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发热口干、出汗兴奋、皮肤潮红或面色苍白、手足发抖等

3、;严重者,在伴有靶器官病变时,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等。一般历时短暂,控制血压后病情迅速缓解。高血压脑病: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可呼吸困难或减慢,视力障碍、黑蠓,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也可出现短暂性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1.2理化检查1.2.1常规检查项目血生化(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查一次尿蛋白。1.2.2推荐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股动

4、脉超声、餐后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或110mg/dl时测量)、C反应蛋白(高敏感)、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尿蛋白定量(若纤维素试纸检查为阳性者检查此项目)、眼底检查和胸片、睡眠呼吸监测(怀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对怀疑继发性高血压者,根据需要分别进行以下检查:血浆肾素活性、血及尿醛固酮、血及尿儿茶酚胺、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1.3诊断要点以静息、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作为依据。目前我国采用1999年WHO/ISH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5、。详细分级见表1。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表1成人血压水平分级标准(≥18岁)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80正常高值120~13980~89高血压: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2辨证论治高血压病的发生主要缘于七情六欲过度、饮食劳伤及年老体衰,病位在心、肝、脾、肾,病性有实有虚,也有虚实夹杂者。2.1肝火上炎证证候:以头晕胀痛、

6、面红目赤、烦躁易怒为主症,兼见耳鸣如潮、胁痛口苦、便秘溲黄等症,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柴胡12g,泽泻12g,车前子(包煎)9g,生地黄9g,当归3g,栀子9g,黄芩9g,甘草6g)。加减:头痛,头晕甚,加石决明(先煎)30g,珍珠母(先煎)30g以平肝潜阳;目赤耳鸣,头痛偏甚,加菊花10g,蝉蜕9g,决明子9g,夏枯草9g以平肝息风;急躁易怒,胁肋灼痛甚,加白芍9g,香附6g,川楝子12g以理气止痛;大便不爽,舌苔黄腻,加胆南星6g,黄连9g以清热化痰;心烦,小便黄,舌红,口舌生疮,加穿心莲15g,石膏30g;大便秘

7、结,加当归龙荟丸3g,或加柏子仁9g,瓜蒌仁15g;目赤耳鸣,头痛偏甚,加牛膝30g,乳香10g。中成药:①泻青丸,口服,1次1丸,1日3次;②当归龙荟丸,口服,1次20丸,1日1次。2.2痰湿内阻证证候:以头重如裹为主症,兼见胸脘痞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身重困倦、少食多寐等症,苔腻,脉滑。治法:化痰祛湿,和胃降浊。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清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钩藤(后下)15g,珍珠母(先煎)30g,郁金10g。加减:胸痹心痛,加丹参9g,延胡索9g,瓜蒌12g,薤白9g以活血通痹;眩晕较甚,加代赭石(先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