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33320
大小:57.9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8
《《报任安》公开课优秀教案-(294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报任安书》教案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3、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4、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二、教学重点: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教学难点: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有来生的话,以下五个选择你会选择哪一项?A、幸福的猪B、快乐的蚂蚁C、称霸的老虎D、精明的狐狸E、痛苦的人请学生起来回答,引出“痛苦的人”司马迁。(世
2、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幸福的猪必定也有不幸的时候,快乐的蚂蚁必定也有痛苦的时候,称霸的老虎必定也有软弱的时候,精明的狐狸必定也有糊涂的时候,同理,痛苦的人,必定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候。此外,人生来不可能一帆风顺,注定痛苦相随,人生也正是由于有了痛苦,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满充实。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进一个痛苦的人的内心世界,看他是如何走进痛苦,如何面对痛苦,又如何在痛苦中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的。这个人就是司马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二.了解作家作品,了解背景知识。1.关
3、于司马迁和《史记》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有“史圣”之誉。主要作品《史记》,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以后,才改称《史记》。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字。2、写作背景-----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
4、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李陵之祸: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天汉二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和李陵去攻打凶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投降了凶奴,汉武帝因此大发雷霆,司马迁认为李陵的行为确实“不当”,但他不满朝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对李陵落井下石的态度,于是就向汉武帝赞扬李陵独挡凶奴之功,没想到汉武帝认为
5、司马迁这是在为李陵辩护,因此司马迁被判入狱,惨遭宫刑。3、解题报:答,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任安,司马迁的朋友,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4、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报任安书》原文较长,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原文开头述对方来信之意和回信迟的原因,为保持课文的相对完整性,仅删去说明回信迟的原因这一部分。
6、以下先说自己是“刑余之人”,“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因而不具备“推贤进士”的资格,婉言谢绝任安的要求,然后详述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获罪的经过。这部分其实是下文的铺垫,因为过长,只好删去。课文节选信的下半部分,就是为了突出“悲而发愤”“自陈己志”这个主题。三、疏通字音、字义,翻译原文1.字词句疏通1)字音曩(nǎng)阙(quē)然槛(jiàn)缧(léi)绁(xiè)婢(bì)妾倜(tì)傥(tǎng)厥(jué)膑(bìn)愠(yùn)色迥(jǐong)穴(xué)闺阁(gé)剌(là)谬(miǜ)(由学生
7、标出字音后,请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古今异义词①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文采,古义:文章;今义:文艺方面的才华。②独身孤立。孤立,古义:孤单无助;今义:不能得到同情和资助。③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勤勤恳恳,古义: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④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2、翻译文章第一、第二自然段请学生起来翻译,老师指点。翻译完一段请同学再次将译文读出来。(可由全班同学一起读,或由女生读、男生读,方式多样)3、课后作业思考第三、
8、四、五自然段应该如何翻译。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齐读第一、二自然段。二、翻译第三、四、五自然段。1、通假字(请学生在注释中用横线划出通假字)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②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③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④放失旧闻。失,通“佚”,丢失;⑤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⑥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