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08063
大小:17.8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25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思乡主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五年级单元同步教学之——思乡散文德阳市第一小学 曾世秀一、教学内容1.所谓“思乡散文”,这里指表达游子思国怀乡之情的散文作品。2.散文特点:取材广泛、表达自由、语言优美、形散神聚3.教学内容:《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百泉村(四章)》《梅花魂》:叙事抒情(教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落泪、送墨梅图教我做人、赠梅花手绢)《梅花魂》:叙事抒情《桂花雨》:状物抒情《小桥流水人家》、《百泉村(四章)》:借景抒情。 二、学生情况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和语言感悟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速读、快速浏览,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
2、乡的思念之情。2.寻找四篇散文的异同,进行比较阅读,领悟文章表现方式及不同意象的内涵。3.抓关键词句体会含义,品味散文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四、教学重点 1.品味散文语言,丰富语言积累,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进行比较阅读,寻找异同,领悟文章的不同表现方式及意象的内涵。五、教学难点:领悟散文不同的表现方式、相同的思乡之情。六、教法与学法教法: 1.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 2.整合、联结、比较、建构的策略学法:1.以默读、浏览、略读为主要方式,接触文本2.采用小组讨论和比较阅读的策略七、具体安排 第一部分,精读《梅花魂》第二部分,进行《桂花
3、雨》《小桥流水人家》《百泉村(四章)》的群文阅读八、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精读《梅花魂》板块一:复习《古诗词三首》。导入主题1.“家”在游子心中最是温馨、最难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回忆《古诗词三首》,吟诵其中一首,体会古人情怀(指名)。 2.今天,我们将走进现当代作家的散文,去体会其中的款款思乡情。板书课题:思乡散文一组 板块二:初读《梅花魂》,重视朗读语气的指导。例如:“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痕,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板块三:品味语言,理解“梅花魂”的文化内涵。1.“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
4、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 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引用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播放邓丽君歌曲《梅花》梅花梅花满天下,愈冷愈开花,梅花的坚忍,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遍地开了梅花,有土地就有
5、它,冰雪风雨都不怕,它是我的国花。 第二部分:阅读《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和《百泉村(四章)》,进一步体会散文特点。 (一)出示《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的题目,猜一猜这两篇文章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二,快速读课文,你觉得其中哪篇写得特别美,画一画,和同伴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全班说一说你感受到的景美、物美、情美。1.《桂花雨》:(1)“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小桥流水人家》:“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6、。” 第三,比较阅读,建构“思乡散文”的文体特征。 1.小组讨论,从《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中寻找异同,并结合《回顾•拓展二》交流平台中的话题“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来领悟散文不同的表现方式,以及付托其上的相同的情感,从而突破教学难点。2.快速浏览《百泉村(四章)》,说一说文章写了哪些景物。3.这篇散文与我们之前读过的几篇相比,跟哪一篇最为相像?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画出相关词句,有理有据地说一说。 4.总结:《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
7、——《梅花魂》《百泉村(四章)》——
8、——《桂花雨
9、》
10、——《小桥流水人家》 5.建构“思乡散文”的文体特征(1)不同的寄托对象与表现方式(取材广泛、表达自由)(2)相同的思乡情(形散神聚)(3)语言优美九、布置作业1.推荐阅读季羡林《月是故乡明》、老舍《想北平》、叶圣陶《藕与莼菜》,看看与我们今天课上读到的文章有何异同。2.选择其中一篇,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形式:摘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书签式、卡片式十、板书设计“思乡散文”一组 梅花魂 叙事抒情桂花雨 状物抒情 思乡情 小桥流水人家 借景抒情 百泉村(四章) 借景抒情
11、 颗颗游子心 浓浓思乡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