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I)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I)

ID:47172406

大小:10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16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I)_第1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I)_第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I)_第3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I)_第4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风筝》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I)【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导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导学难点】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课时】3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当冬天的寒气尚未褪尽,我们偶然抬头,看到天空飘飞着一两只风筝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同学们想知道鲁迅先生的感受吗?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二、检查预习1.完成配套练习第一题。2.识记字词

2、。三、展示目标:1、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及写作背景2、熟悉字词,扫清阅读障碍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整体把握,合作探究: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理清课文结构,给课文分段(现实——回忆——现实),并写出段意第一部分(1-2)由北京的春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第二部分(3-11)叙述风筝事件(虐杀风筝梦—醒悟懊悔—补过不得)第三部分(12)由景衬情,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3.记叙的顺序有三种,本文是哪一种?4.请找出本文的感情线索?惊呼跳跃惊惶绝望精神虐杀忘却笑柄可鄙愤怒补过沉重悲哀五、当堂练习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预习

3、指向】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检查预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三、展示目标1、再读课文,体会亲情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什么?“悲哀”的是什么?因为我看到北京竟然在肃杀的严冬放起了原本属于春天的风筝,所以惊异。想起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且永远无法补过,所以悲哀.引出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

4、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3、第三.四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4、“我”和弟弟对于放风筝的观点是否一致?  弟弟“我” 平时对风筝的态度   “我”发现弟弟偷做风筝时  结果  五、探究质疑:1、“我”的骄傲是否维持下去呢?当“我”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2、文中“对于”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六、当堂巩固:完成配套练习第2、3题。【预习指向】: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

5、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检查预习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相关的句子有:(1)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2)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能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惊呼”“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

6、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三、展示目标1、再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加深理解2、抓住重点句子,结合背景理解课文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我”是否想过办法去摆脱这种“悲哀”的境地呢?效果如何?鲁迅先生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感到了深深的自责,并且努力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他和我一样,早已有胡子了”失败办法二:“讨他的宽恕”——“他什么也不记得了”2、待到弟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轻松反而觉得“沉重”?被虐杀者的麻木

7、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情?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4、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

8、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五、探究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