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第9课《牧童短笛》教案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第9课《牧童短笛》教案

ID:47136521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第9课《牧童短笛》教案_第1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第9课《牧童短笛》教案_第2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第9课《牧童短笛》教案_第3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第9课《牧童短笛》教案_第4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第9课《牧童短笛》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第9课《牧童短笛》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第9课《牧童短笛》教案教学内容: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了解作者贺绿汀。2、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感受力。3、记忆和熟知乐曲的主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2、合作探究

2、法、快乐教学法、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教学手段:钢琴、录音带、卡片、多媒体音像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导入新课:复习歌曲《牧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出示课题《牧童短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3、(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1、初次聆听歌曲。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问题设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选择。(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1、第一乐段赏析。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乐曲情绪。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③反复聆听第一乐段,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乐曲情绪。2、第二乐段赏析。①聆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问题设置:同学们

4、听听这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②反复聆听第二乐段,激发学生为乐曲加伴奏。3、第三乐段赏析。①聆听第三乐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现的意境。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和哪一段相似?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③引导学生将两段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现力。④反复聆听第三乐段,用心体验乐曲恬静、安逸的情绪。4、教师对乐曲进行小结。(从速度的变化、情绪的变化和曲式结构入手)三、作者及作品简介。1、了解贺绿汀。2、教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四、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的民间风格

5、。学生聆听音乐,课件播放中国水墨画——牧童放牧的情景。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1、听辨主题。教师分别弹奏《欢乐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乐句,当《牧童短笛》的乐句出现时,学生快速举手示意。2、听辨乐段。教师将《牧童短笛》的三个乐段打乱次序播放,学生进行辨别。六、拓展延伸,小结升华。(一)拓展欣赏。多媒体欣赏朗朗现场演奏的《牧童短笛》,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二)课堂小结,情感升华。1、教师简单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风琴版、长笛版的。七

6、、下课。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第9课《蝉虫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乐从的自然条件、经济特色及其发展。2、培养学生爱我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努力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表现自我的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培养学生爱我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努力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表现自我的能力。美德育渗透点:通过歌曲的学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家乡。教学过程:引入: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课件展示乐从景观(自动切换放映)。一、侗族简介。二、聆听《蝉虫歌》

7、。要完整地聆听全歌,感受、体验歌曲的基本情绪,并认识歌曲的体裁形式——混声合唱。对这首合唱来说,还应引导学生知道它包括了哪些声部及合唱中的领唱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复听时要引导学生着重体验、领会歌曲的民族风格及合唱所形成的艺术效果。三、乐曲分析。《蝉虫歌》的歌词较短。从实质上看,这种歌的衬词要比歌词重要的多。因为其衬词部分才是歌的主体。通常,歌手们要凭借歌曲的优美的旋律及令人遐想的和声来展示自已动人的歌喉及高超的演唱技巧。这首歌采用了支声性二声

8、部合唱的形式。歌曲的主旋律有时在第一声部,有时又在第二声部。因此,演唱者既要演唱主旋律,也要以和声去伴合主旋律,从而表现蝉虫在树上鸣叫的情景。《蝉虫歌》是一首女声合唱。第一声部由2—3人领唱。整个合唱的音色,给人以明亮、柔美、清雅的印象。四、侗族大歌。侗族人民多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毗邻地区。其语言属汉藏语系。侗族人多通汉语。侗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演唱多声部民歌方面,侗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按演唱体制及社会功用分类,侗族民歌有大歌、踩堂歌、拦路歌和花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