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132712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0
《2019-2020年一年级下册第1课聆听《杜鹃圆舞曲》word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一年级下册第1课聆听《杜鹃圆舞曲》word教案1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重点:感受三拍子乐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乐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教学难点: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以及舞曲轻快活泼的特点。教材分析:《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快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师生对唱《师生问好歌》)2、开口练习3、发声练习1=C2/453︱3
2、1︱1—︱53︱31︱1—‖二、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草原的人们热烈地欢迎着我们。听!谁来和我们一起玩?师播放乐曲前一小段,听完后学生回答。生:是“咕咕”叫的小杜鹃。师:对!骄傲的小杜鹃也要来和我们一起玩。听!它高兴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它还想请大家听听它跳的舞曲是几拍子的?根据乐曲的情绪我们来分一。出示课题:《杜鹃圆舞曲》(二)欣赏《杜鹃圆舞曲》1、初听全曲2、交流讨论结果生:乐曲是三拍子的。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师:对!根据乐曲的情绪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下面让我们依次来欣赏。3、分段欣赏乐曲(1)初听第一部分教师弹奏主
3、旋律,提问这段乐曲的情绪怎样?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2)复听第一部分看看周围小朋友脸上的表情?用高兴的表情和动作来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3)用动作再次感受第一部分活泼、欢快的情绪(4)初听第二部分情绪有什么变化?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不同的方式感受不同的情绪(5)复听第二部分,用优美的动作再一次感受乐曲。(6)初听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和哪一部分相似?情绪怎样?(7)复听第三部分,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8)复听全曲,自己找好伙伴,一同用动作来表现乐曲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表现很好,以后要继续表现,只要一听到音乐就想跳、想动。附送:2019-2
4、020年一年级下册第1课聆听《杜鹃圆舞曲》word教案2【教学内容】欣赏《杜鹃圆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让学生感受3/4拍的节奏以及三拍子舞曲的特点。2、引导学生听辨出《杜鹃圆舞曲》各部分不同的情绪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能用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教学重点】感受三拍子乐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乐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教学难点】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以及舞曲轻快活泼的特点。【教具准备】打击乐器、欣赏磁带等。【教学设计】一、常规训练:律动《骑上我的小红马》学生听音乐表演,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二、节奏拍击1、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草原
5、的人们热烈地欢迎着我们。他们想考考小朋友的音乐知识掌握的好不好,准备了一些不同节拍的节奏让小朋友来拍一拍,比一比哪一组拍的最好。你们行不行?2、生:行!3、节奏拍击(2/4拍、3/4拍节奏)分别拍击不同节拍、合奏拍击三、欣赏《杜鹃圆舞曲》(一)导入欣赏曲1、师:小朋友比赛的很激烈,听!谁也要来参加比赛?2、师播放乐曲前一小段生:是“咕咕”叫的小杜鹃。3、导入:对!骄傲的小杜鹃也要来参加比赛。听!它高兴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它还想请大家听听它跳的舞曲是几拍子的?根据乐曲的情绪我们来分一分它有几部分?4、出示课题:《杜鹃圆舞曲》5、初听全曲6、交流讨论结果生:乐
6、曲是三拍子的。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师:对!根据乐曲的情绪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下面让我们依次来欣赏。(二)分段欣赏乐曲1、初听第一部分教师弹奏主旋律,提问这段乐曲的情绪怎样?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2、复听第一部分看看周围小朋友脸上的表情?用高兴的表情和动作来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3、用动作再次感受第一部分活泼、欢快的情绪4、初听第二部分情绪有什么变化?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不同的方式感受不同的情绪。5、复听第二部分用优美的动作再一次感受乐曲。6、初听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和哪一部分相似?情绪怎样?7、复听第三部分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8、复听全
7、曲自己找好伙伴,一同用动作来表现乐曲。(三)表现乐曲1、挑选打击乐器,选出合适的节奏来为乐曲增添色彩。要求:第一和第三段用打击乐器伴奏,第二段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2、情景表演:森林的小动物们都来欣赏《杜鹃圆舞曲》了。四、复习(《小熊跳》)五、教师小结三拍子的乐曲适合表现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我们共同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六、听音离室《杜鹃圆舞曲》学生用音乐做小鸟飞的动作。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5页共5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