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3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3

ID:47078517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8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3_第1页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3_第2页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3_第3页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3_第4页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了解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坚信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是一条必由之路;3.掌握一些阅读卫星图片的简单方法以及高新科学技术防灾减灾工作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资料,用实例说明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设想人类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3.通过当地防灾减灾活动中高新科学技术的使用情况,初步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锻炼

2、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防灾减灾当中的勤劳和智慧,通过对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2.了解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贡献,感悟科学创造之伟大;3.增强学习科学、服务社会的信念,进一步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三、教学提纲四、教学建议本节教材是“防灾与减灾”的第二节,在第一节讲述了防灾减灾主要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内容简单但是其中有关的高新科学技术知识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学要分清层次,杜绝罗列,突出重点点明一两种主要技术即可。在应用和前景部分最好分别讲述不

3、同的技术,这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课堂容量,又避免重复。注重从时间上把握科技的发展阶段以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触摸科技发展的轨迹。对于科学技术在人类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部分,可以通过教材当中的都江堰、浑天地动仪和我国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三个例子来说明,特别是都江堰,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可重点讲述。本节内容虽然学生听过、看过,但知识性较强,有一定的科普教育成分,想真正理解到一定程度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上采取直观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收集相关报道和记载,一事一例,指导学生围绕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活动安排及所给的案例,具体分析科学技术对于防灾减灾的作用,

4、思考未来社会当中如何运用高新科学技术防灾减灾,增加通俗性和直观性。收集资料要结合以下几个问题:举例说明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为什么说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是一条必由之路?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国在高科学新技术应用于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请你来设计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本节教材计划用两课时进行:科学技术在人类的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是一条必由之路、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为第一课时;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现代减灾系统工程、中国减灾中心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从内容上讲可以分为四部分,即:(

5、1)科学技术在人类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防灾减灾的能力逐步提高;(3)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是一条必由之路;[(4)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可以用都江堰风光资料、卫星云图或某一次台风预警标记等录像引入新课,师生一起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在古代社会就有科学技术成功运用于防灾减灾的例子,与学生一起观看都江堰风光资料录像,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最杰出、最经典的伟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本身非常精妙,以学生现有地理知识完全可以理解,教学可重点讲述,让学生充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

6、和智慧;接着阅读我国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或者教师选择的材料(比如利用卫星云图对暴雨、洪涝进行预警等),让学生从时间角度感受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感受人类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与努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献身科学技术的志向。这部分教学也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替换教材中的例子,更加直接、有力。活动一:多途径收集资料,结合自己的了解,就某一种科学技术手段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进行详细介绍,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踊跃发言,做到资源共享,开阔视野,合作学习。活动二: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了解近几十年世界上的灾害形势和传统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以及原有预警和监测水平的局限性,讨

7、论“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是一条必由之路”。[资料一:暴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可否提前预报?据报道,2004年7月10日下午,北京突降大暴雨,从16时开始,2个小时内城区平均降水量超过50毫米,几个暴雨点甚至达到75毫米,创造了十几年来北京市区罕见的猛烈降雨。来势凶猛的暴雨片刻间直泻而下,眨眼间低洼处蓄起了水坑,路上很快水流成河,部分路段水深过膝,一些小型轿车熄火,出现严重交通拥堵,个别路口红绿灯出现失灵,交通陷入瘫痪。下午5时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