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77584
大小:152.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7-17
《《论语》《孟子》等新颖题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2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24.颜回 恶衣恶食24.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应结合诗文内容加以分析,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与识记。由“子路”可推知第一个空应是人名,第二个空是对上文的总结,根据“箪食瓢饮”和“衣敝缊袍”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4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4分)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
2、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注释:①达,通达,显达。②闻,有名望。③下人,对人谦恭在对“达”的认识上,孔子和子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48.子张认为,达就是闻,在邦国中有声望(1分),注重表面名声(1分);孔子认为,达是品质正直,遵从礼义,体察人情,待人谦恭(1分),注重道德修养(1分)。51.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②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
3、下》)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1)上面两个选段讲述了共同的教育理念,请概括。(2分)(2)请分别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孟子的“教亦多术”?请简析。(4分)51.(1)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注重教育时机。(2分)(2)站在教师的角度,通过不屑之教或者不言之教,使其反省自身,唤醒其自省的可能。(2分,意思对即可。)5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疏通及理解,从语段中筛选出能体现教育理念的关键词,然后根据意思,归纳出相同的教育理念。例如,“不愤不
4、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不屑之教诲”是因材施教,注重教育时机。第二问,要首先理解孟子的“教亦多术”文案大全实用文档的意思,然后再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阐述理解与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南宫适问于孔子
5、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请概括孔子想要建立—个怎样的社会。简析孔子的这种想法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65.孔子想要建立一个“有道、有德、为政以德”的社会。孔子对禹稷的赞美是对个人的高尚品德和德政的赞美,在当今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孔子希望通过道德教化来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保守思想的背后,正是他对人类优秀品质传承的追求。在今天的社会,个人的道德品质汇集便是一个民族的道德综合,孔子对高尚品质的赞美意义深远,而以德治国更是重要
6、。65.试题分析:孔子说,治理一个国家,如果靠各种政令、法令等统治手段,那么老百姓可能由于恐惧和避免处罚而勉强守法,却没有羞耻之心;然而,如果用道德来引导,用礼制来治理国家,那么老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以礼为荣、无礼为耻,自觉遵纪守法,也就是人心归服了。在此,孔子并不否认各种政令、法令对于治理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只是强调,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好的办法是:以德治国,通过道德和礼仪的教化,让百姓产生羞耻之心,知荣辱,守法纪,心悦诚服地做一个良民,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秩序井然。如今,我们一方面在进行社会主义法
7、制建设,另一方面在不断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两者同时并举,目的是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以明显看出,儒家讲求的就是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1)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2)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霁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亲自种
8、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崇道德呀!”1.阅读下面的《论语》回答问题。(6分)“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1).“以德报怨”的含义是;“以直报怨”的含义是。(2分)1.【小题1】(2分)以德报怨:以恩惠回报怨恨;以直报怨:以公正正直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