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与儒学

论语孟子与儒学

ID:39389045

大小:1.62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7-02

论语孟子与儒学_第1页
论语孟子与儒学_第2页
论语孟子与儒学_第3页
论语孟子与儒学_第4页
论语孟子与儒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孟子与儒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论语》《孟子》与儒学主要内容解说《论语》中“仁”与“礼”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了解《孟子》对于儒家学说的贡献思考“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的合理性探讨儒家传统思想能否适应现代社会转型关于儒家学派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灿烂时期是春秋时代(前770-前476)和战国时代(前475-前221),这是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战国时代的思想学派繁多,被称为“诸子百家”。汉代司马谈按照诸子学说的主要倾向,把他们划分阴阳、儒、墨、名(辩)、法、道德六家(见《史记·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艺文志》则将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辩)、墨、纵横、杂、农等九家。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时期发展情况代表人物

2、主要情况春秋开创孔丘儒家的创始人,主张以德治民。“仁”,“礼”战国发展并完善理论孟轲性善论;除“仁”外,还提出“义”,“仁”、“义”相辅相乘;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其逻辑思维是:人性善→仁义→仁政→爱民→爱民之道在养民荀况性恶论;唯物主义思想家;民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其逻辑思维是:人性恶→需用礼仪来改造人→要尊师重礼→重君父与法纪→一切君父与法纪以人为本秦朝被禁——焚书坑儒西汉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三纲”孔子生平与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生平:【家世】据考证,孔子的六代

3、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孔子生平:【生平】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

4、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孔子生平:【生平】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

5、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孔子生平:【生平】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孔子生平:【生平】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

6、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孔子其人: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其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

7、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其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