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49121
大小:48.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9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老山界教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山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习方法导航】1.讨论与点拨方法相结合: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组织安排,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2.研讨探究法: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和重要语段,
2、让学生互动、想像,通过积累材料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聚集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2.对于文章关于翻越老山界困难的重点词语、语段的分析理解。【教具学具的准备】1.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画面。2.录音机、朗读磁带、投影仪【教与学师生互动】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长征方面的诗歌,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能完成的伟大壮举。同学们,想一想,前边毛主席在诗词中把红军翻越险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说)比作的是走泥丸、腾
3、细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来了解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老山界的地点、地形。(可让学生把预习的情况在全班交流)10(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听前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你能说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可启发学生,在文章里找到表示时间的语言标志。3.用简洁、概括性的词语谈谈你读后,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小结〕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4、。明确: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或有的学生会说老山界陡、窄、险等都可以。(三)交流合作,解读探究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投影出示)①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找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②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克服、战胜这些困难的?③文章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作者是怎样安排、组织这些材料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得出答案。〔提示〕①应找到表示时间、地点的词,提示:在
5、第二段里找。②从吃饭、走路、睡觉、处境难上来思考。③引导学生划分段落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小结〕①全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一大部分就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一直到宿营地”。地点转移:上山(从山脚到山顶)---下山。翻越老山界,从第一天下午动身,到第二天下午2点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时间。②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难:一是,走路难(“向上看……就在脚底下。
6、”“陡峭极了……只有一尺多宽。”山路陡峭,悬崖峭壁。);二是,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宿营峭壁,半夜冻醒。);三是,吃饭难(“肚子很饿,力气不够”,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四是,处境难(“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10,伤病员多,敌人追击。)从中看到老山界的险峻难走,但是红军战士以顽强不屈、乐观的精神,战胜了这些困难,翻越了老山界。③课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十分顺
7、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先设悬念,后面解释,就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课文写得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仿佛带领读者重温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历程。3.放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形成应用巩固提高〔应用〕1、文章当中写到睡觉难,在一尺宽的地方,路又不平,红军战士横着心躺下。结合我们现在的生活,想像一下红军战士睡觉的情景是怎样的艰难。〔注意〕此题让学生体会红军战胜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领悟红军不怕难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8、。〔应用〕2、红军过瑶民,瑶民“照着惯例”,给红军“一点米”,红军给瑶民“一袋米”等的修饰,在这里起何作用?举一些现时生活中,能充分体现军爱民、民拥军的典型事例。〔注意〕本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分别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把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在小组交流。提示:可以从98年的抗洪救灾说起,也可以从平日里拥军爱民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