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28797
大小:7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9
《对小学数学框架备课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小学数学框架备课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框架备课》课题组【内容摘要】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备课就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和学生实际特点,开展板块式的框架备课,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要及时调整过程,从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本研究从框架教案研究、主讲内容研究、四步法研究备课三方面阐述框架备课。【关键词】小学数学框架备课一、研究的背景1.新课程推进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讲究一个“律
2、”字,提倡一个“静”字,忽视了课堂充满活力的“互动”,无法实施多向“互动”的策略——师生互动,只跟预设的教案走,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使数学教学丧失了开放的胸襟,走向封闭,趋于萎缩,这样势必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对教师备课的改革,以适应新课改下互动的要求。在新课改下,教学过程也相应地由原来执行和传递教材的过程,转变成了教学内容创生和开发的过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关键,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无论是教学内容学还是学习方式,都呈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很多因素事先无法预料,“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使教师们感到用老一套办法难以驾驭课堂,因此,
3、我们必须冲破传统备课的清规戒律,应当把备课的过程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把上课看作是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树立“为孩子的发展而设计”的全新备课观。2.教学现状的需要广大教师谈起备课,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现行的备课形式,导致备课与上课“两张皮”,大多数教师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备课”可归纳为三点:形式上是“抄”,实质上是“不动脑筋”,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试想如此备课,怎能发挥备课应有的作用?怎能使课程理念在课堂中得到落实?反思我们的备课,不难发现不少教师仍停留在“线性设计”或备“详案”的传统模式和思维方式中,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况且在实施中,把教案与自己课堂中
4、实际授课进行对比,好像有很大的差距,教案的详细显得臃肿,对于十几年教龄的教师,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案可否简洁一些?备课的基本精神就是备活课、课备活、活备课,所备的课要具有时代意义,操作性要强,可否把教案分成几个框架,每个框架里,写清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及要达到的效果等。由此而想到对备课进行一些探索研究,可否把教案写成框架式,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为此,我们课题组就开始思索与寻求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备课形式,寻求高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乐于接受的、具有推广价值的、切实可行的备课形式——“框架备课”,即要求教师考虑学生现实状态的基础上,为促进他们的有
5、效学习提出多种假设,并据此拟定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大致的框架、轮廓或可选择的学习路径”。这种教学设计无疑给教案留足空间,给课堂生成留足空间,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足空间,从而使课堂更具开放性和弹性,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3.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在他整个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提高自我,由不够成熟向成熟过渡的过程。备课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化为实践行为的第一步,新课程强调的是人的发展,即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备课教师天天在做,年年在做,是教师劳动的体现,它化去了教师们很
6、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果备课只重外秀不求内秀,这样的备课教师越教越没进步,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时间一久,谈何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是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二、概念的界定所谓“框架备课”,是各教师个体钻研教材,主备教师从教学目标设计、重难点、教学模式、主要环节、作业布置等内容方法着重研究,在备课组集体讨论,主备教师进行解读教材,教法,教学策略等,经过讨论之后,由主备教师集大家的智慧设计一份教学预案,可供每个教师使用的“校本教参”。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为学生的
7、学习提供一个行为的导向,使学生能在有序的课堂中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学习、体验和发展。三、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使框架备课不能只是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照搬一下,应该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把备课分成几个框架,完成本课的任务,可采取框架设计、知识批注、插页补充等等,灵活地去备好课,减少繁琐的过程,强化备课的有效性。2.通过研究,使框架备课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享用方方面面的教学资源,立准课堂教学的目标“点”、设计指向“点”的“线”。“点”、“线”结合,对于课堂生成性有所把握,有对策,保证课堂教学活动严谨有序,灵活调整教学,便于学生自主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