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13163
大小:20.1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2-03
《《愚公移山》翻译及大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愚公移山》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
2、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
3、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岸,再没有高山阻隔了。愚公移山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答: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故事的背景)第二段: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山。(开端)第三段:叙述愚公对智叟的驳斥。(发展)第四段:写愚公精神感动天帝,移山愿望实现。(结局)2.愚公移山有哪些困难?写这些困难有什么作用?答:①两山高大;②移山工具简陋;③运土石的路程远,费时多;④愚公年纪大。这些既说明了移山的艰巨,更衬托了愚公惊人的
4、毅力和坚强的决心。3.河曲智叟和愚公的妻子都反对移山。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的话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答:相同:愚公年老力衰,移不动山。不同:愚公妻从提出疑问的角度,担心愚公年老力衰,并提出了“焉置土石”的问题,带有关切、担心的语气,不反对移山;智叟的问话则充满了讥笑和责难,说愚公太不聪明,连山上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嘲讽愚公,反对移山。4.文中写京城氏之子帮助移山有何作用?答:①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②与智叟形成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各是什么样的态度?答: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
5、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6.在文中愚公和智叟形成了鲜明对比,请具体说明。答:①愚公认为子孙繁衍,生生不息,只要世世代代坚持挖山,终能将之铲平。智叟目光短浅,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②愚公坚持发展的观点,看到斗争的前途;智叟坚持静止的观点,只知道眼前的现状。③愚公理直气壮;智叟理屈词穷。④愚公,名“愚”实智;智叟,名“智”实愚。7.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答:不损害。①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力神的两个儿子下凡,把两座
6、山背走。这样的结局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富高大。②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种神话结尾,跟宣扬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差别。8.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9.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