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07177
大小:340.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2-03
《提纲: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备课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师最常态的教学活动,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一、备课一般要兼顾教材、学生、教法等方面1.备教材(钻研教材)(1)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教材,坚持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的结合。研究每个单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了心中有数。(3)确定教学目标要求确定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十分重要的,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心中有数。教学目标应该尽可能订得明确、具体,这样才好进一步考虑教学原则,选用有效的方法
2、和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的不能太高或太低,经过努力,全班学生都能达到,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听、说、读、写的能力(技能目标);其次是语言知识,如课文、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目标;还有学习策略的目标即教学的目标还要体现多元性。在备教材内容方面要注意:1、每学期开学之前,任课教师要在理解课标的基础上统观全册教材,把握教学要点,在备课前写出简要教材分析。2、备课时,教师要理解教材。不出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错误,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育人点。3、处理好全册与一课书、一节课的关系、习惯、方法、知识、能力与育人的关系。夯实基础与培养创新能
3、力的关系。4、分节备课,教师要做到有课时必有教案。5、教师备课要有一周的余粮。6、教案书写要工整。7、教师备课中既要周全、内容丰富。不要丢东西,又要避免一盘散沙,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8、要弄清本课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不要因随意扩大和加深内容而挤占过多的时间,完不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2、备学生(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
4、任务。3、备教法许多教师知识水平不相上下,教学效果的差别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的不同而引起的。学习同样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和效果。因此,备课时应该根据教材、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备好方法。4、备学法—体现灵活多样,立足因人而异教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在学习中发展,在创新中学习。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为信心。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还要备学生的学法指导。5、备资料——科学选择资料,灵活渗透教材是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吃透内容。但是,教师上课仅仅依
5、据教材照本宣科,则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兴趣不浓,缺乏活力。而教学参考书的恰当利用,配套资料的交错渗透,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观察积累融会贯通,会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6、备教具——灵活选用设备,优化课堂教学对教具(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等电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师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不同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的协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空间,优化课堂教学。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三项,除每单元要有,每
6、节课也要有明确的表述。教学内容、教案应该包括以下几项:1、教学内容2、教学目的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4、教学过程5、作业设计6、板书设计7、授课日期8、课后小结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条件与学生的实际而定的,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逐步掌握教学的目标。2、教学目的:1)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习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进行什么教育,塑造什么样的心理和培养什么学习习惯。)单词记忆方面的学习策略读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拼写联想、意义联想、归纳联想、形义联想、视觉图像联想、感觉或动作联想)等等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堂重点
7、提问、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堂练习设计,体现出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学习,学生怎样主动学习,体现出课堂教学改革。四、备课的标准:备出深度:挖掘教材深层的含义,引起学生的思考。备出梯度:知识布局,步骤安排,应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步步高。备出新意:不照本宣科,在方法、内容、思想感受方面使学生感受有新意。备自己(备自己有三层含义)1、在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使自己的教学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用课程标准的精神更新教学观念,指导备课流程,不断灵活创新,改革教案结构,面对全体学生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8、促进学生发展。ThankYo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