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04805
大小:2.64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12-03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九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讲社会历史的发展问题“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7页)(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一、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标准根据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把生产力看作我们认识社会现象、辩明是非的根本出发点和方法论原则,即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
2、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它决定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形成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并由此规定了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何谓阶级?阶级产生的直接根源是什么?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2、阶级斗争
3、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3)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3、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社会革命(1)社会革命的实质: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突出表现。A.社会革命是
4、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一七八九年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B.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C.无产阶级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4、社会改革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有一份特殊的藏品———印有18
5、个红手印的协议书。这件国家一级文物是由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们亲手创造的。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小岗村的村民们感慨万千地说起当年小平对小岗的关心。小岗村在“大跃进”中饿死60人,死绝6户。到1977年底,小岗村不论户大户小,户户外流;不论男人女人,只要能蹦跳的都讨过饭。全队近20户人家有11户的门是用高粱秸扎成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故事案例一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的把20户人家分成4个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组又分
6、“叉”。但没干几天又有吵架的。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3条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机会主义。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故事案例一就在有人对“大
7、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的重要谈话对于打破僵化观念,消除恐惧心理,推动包产到组和最终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具有扭转乾坤的巨大作用。案例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故事1979年,即“大包干”的第二年,小岗村农民人均
8、收入由22元猛增到400多元,全队粮食产量达13.2万斤,相当于1966~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一时间凤阳花鼓填了新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如今大变样。三中全会路线好,爱民传统大发扬。政策顺心干劲足,五谷丰登粮满仓。”从1992年起,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在农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