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04387
大小:55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2-03
《高二上学期期末名校联考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上学期期末名校联考语文试卷(长治二中晋城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悲喜不要过度,情绪不宜过度宣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中和之美”既是艺术的创作原则,也是生活的伦理准则,体现了儒家文化秩序中文艺观和道德观的统一。“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文学是现实的镜像和反映,文学是历史处境与社会精神的折射,有什么样的时代气氛,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基调。文学的
2、审美取向始终随社会机制的外在变化而变化,始终随社会主流现实的变化而变化,当然,不乏旁逸斜出者,但毕竟是少数。无可否认,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任何一种生活经验都不能完美无缺,但在平衡和平稳的社会大格局下,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和虎狼扑面,经历的大多也不是惊心动魄和生死抉择,大爱大恨、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善大恶是极端化体验。固然,人生难免有波折不平,情感也必会有波澜起伏,人格也要顶天立地,批判的锋芒也自不可缺,但就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气质而言,横眉冷对、歇斯底里、咬牙切齿明显是不自然和非常态的。中国传统美学在20世纪不能全面而有效地诠释现代中国社会的生存体验,不得不失去其影响力。“中和之美”
3、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我们在思想史维度和价值判断上如何评论它,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它已沉淀在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与美学观念不断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接受到了全新的知识,对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与形式选择也确有影响。但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创作中,真正将之作为精神资源与表现对象的并不多。毫无疑问,付诸象征体系的营构和意义表达方式的选择的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而且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而且还要有精神的深度。一些文艺创作固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产生的强烈风格而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
4、是暂时性的和有限性的,因为它的本质是刺激性的和消费性的。真正不沉于时间渊薮的富有成就的文学都是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天性的作品。这类创作有对人的价值生活和伦理处境的深度关注,或者有对人的存在的发现与询问,或是有对群体意识的体察和共性精神状态的从容抚摸。在这个意义上,“中和美学”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它与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天然凝合,与大众精神生活主脉互息互通。只有自觉贯彻中和美学的文艺创作观念和经验,才会令艺术创造者和接受者分享共同的情感与理念,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的联想。(选自《文艺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和之美”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和之美”是我们中华美
5、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儒家文化秩序中文艺观和道德观的统一。B.“中和之美”是生活的伦理准则,与当下日常生活经验联系相当紧密,它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C.“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一部分,已沉淀在我们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D.“中和之美”是艺术的创作原则,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相匹配,尤其是与大众的心灵生活相合。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和之美”强调我们表达情感时要恰到好处、自然而然,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可能地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状态。B.文学的审美取向存在着变化,大部分始终随着社会主流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但也有少部分不是
6、这样的。C.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与美学观念对中国文学创作有所影响,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将其作为精神资源与表示对象的较少。D.有些文艺创作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的书写来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在写作本质上与其他文艺创作还是一致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经验在不同时代有不同体现,有时,人生还会存在着一些极端化体验,但就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气质来说,这些是非常态的。B.20世纪的中国传统美学在影响力方面大大低于以前,原因在于它对现代中国社会中人的生存体验不能全面而有效地进行阐释。C.凡是富有成就的文学既要深度关注人的价值生活、伦理处境,体察群体意识,抚摸共性精神状态,也要发现和询
7、问人的存在。D.要想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在作品中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联想,艺术创作者就必须贯彻中和美学关于文艺创作的观念和经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夏书章:老骥未伏枥徐蔚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出生的夏书章,至今已97岁高龄。夏书章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是我国著名的行政学家,中国行政学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他。夏书章的父亲是乡下小绅士,30多岁就去世了。当时,夏书章在念初中,没有钱,只能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