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89582
大小:18.9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2-02
《2019年赴南京参观学习考察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赴南京参观学习考察报告大美,自然。这是我在南京南火车站的广告牌上看到的宣传语,介绍的是河南云台山美轮美奂、雄浑大气的自然风光。原生态的自然景色是美的,对我们来说,原生态的课堂更是美丽的。一直致力于追寻一种理想的原生态的课堂,原生态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虽然这几年听到太多的关于课堂建设的概念和词语,我却一直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到百度上查了一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何为原生态课堂,没有查阅到有关部门的权威注解。记得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在《新课程语文课堂的诗情追寻》一文中强调:“原生态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和谐平衡是其根本特征。”美国学者、教
2、育家德利在《自主课堂》一书中,也大力提倡创造原生态的课堂环境,即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的教学环境。大家的经验告诉我,我理想中的原生态课堂不是“高效课堂”、“优质课堂”的对立面,而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发展理解和具体体现,它应该是一群自由的思想者展示自我的舞台,是生命成长的原野。带着对原生态课堂的追问,在名师办老师的组织下,我们一行10人来到了南京。为期5天的学习之旅很短,却让我着实体验了一番大美、自然的原生态风光,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教育智慧伴随学生成长南京的学习中,吴正宪老师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开启了我的灵光。我意识到原生态课堂需
3、要以教育智慧伴随学生成长。吴老师以《乘法分配率》为例,讲了A、B两位教师不同的处理方式。前两个环节,两位教师的处理是一样的,都是先从生活中引入,创设了2—3个生活情境。然后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刚才这一组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A教师和B教师在这里分道扬镳。A教师在学生说出“两个数的和乘以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以第三个数,再加起来”后,如获至宝,马上引出乘法分配律。而B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说“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发现的记录下来”,给了每个人思考的空间。学生1说:“我发现,买衣服时,一套一套的买,和把所有的上衣、裤子加起来,结果
4、是一样。”学生2说:“不管买衣服,还是什么情景,都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学生3说:“可以用字母表示,(a+b)=ac+bc,还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怎样让学生真正会学习,学会真知识?从吴老师的讲座中,我顿悟到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记得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B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联系生活思考,让多数同学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过程,他们学会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空空的理论。这就是我一直在探寻的原生态的课堂吧。有幸听了牛献礼老师《认识周长》一课,更
5、是让我明晰了这一认识。牛老师先让学生描长方形的边线,再将周长从面上剥离出来,从而在学生脑中建立了清晰的“周长”表象;通过进一步的测量,使学生领悟到周长是可测的,它等于图形一周所有边的长度之和,这是建立周长概念必不可少的一步;再让学生应用周长的意义进行判断和推理,解决数学问题。看学生们兴致盎然,在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学习了知识,我看到了牛老师的教育智慧。记得吴正宪老师以《面积的估算》一课为例,总结了这样两句话:具体情境选单位(一学段),问题解决选方法(二学段)。她认为“数方格”的设计没能充分体现出估算的学习价值,只是把估算当成一个操作技
6、能来教了。通过“寻找区间”,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个上限、下限的确定,使学生充分体验了估算的意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方格等分成更小的方格,使学生体会到了“极限”的数学思想,获得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她的做法向我解读了新课标的精神:“要引导学生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吴老师和牛老师的讲座中,我感到迎面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初谙原生态课堂的清香。我看到了在教师教育智慧的点拨下,学生自然的成长。课堂像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原野,我仿佛听到了小麦拔节的声音。二、我的课堂我做主令我震撼的是在石鼓路小学宋菲老师执教的《徐
7、悲鸿励志学马》一课中,孩子们的表现。“我的课堂我做主”——这是他们留给我的印象。整节课,宋菲老师始终站在白板的后面,孩子始终站在讲台的前面。孩子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谈体会,谈理解……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话语模式,孩子们会说:“我讲完了,谁来补充?”他们勾勾画画,指指点点。在孩子们思维的交流碰撞中,一篇课文的解读慢慢完成了。看着眼前这群生机勃勃的孩子,我感受到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这是作秀做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宋老师这节课在其它学校上不下去,因为石鼓路小学长期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使学
8、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正如刘虹老师点评的那样,学生们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自己质疑,自己补充,自己评价,老师微笑着点拨、倾听。这仅仅是四年级的孩子啊!原生态的课堂,不就是在这种和谐的自主发展中生成的的吗?遥想两千年前,绿草如茵的河畔,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