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

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

ID:46960187

大小:495.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2-01

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_第1页
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_第2页
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_第3页
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_第4页
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主讲熊晓庆作者简介严羽(约公元1192-1243),字义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约活动于宋宁宗、理宗时期,事迹不详。严羽的诗歌创作成就不是很高,但在诗歌理论上却颇有建树。杰出的诗论著作有《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严羽继承了前人论诗的优秀传统,对诗歌的本质及其创作规律,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整的诗论体系《沧浪诗话》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辨”是全书的理论核心,系统展现了严羽诗论的基本观点;“诗体”

2、讲述历代诗歌体制、流派;“诗法”谈诗歌创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诗评”评论历代诗人诗作与风格,也涉及一些诗论内容;“考证”是对诗人行迹或作品的考证与辨析。五大部兼顾到了诗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相辅相成,节否紧凑,故其体系性在宋代诸多诗话中是最为完善的。此外书尾还附有《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一文,对《沧浪诗话》的主旨作了扼要的说明和补充,一般视为作者自序。《沧浪诗话》的理论建构概括而言,严羽从诗歌题材和构思、审美艺术特征、诗歌审美创作,以及艺术批评等方面系统地阐释了他的诗论学说,具体如下:1.“别材、别趣”说2.“兴趣”的审美特

3、征论3.“妙悟”的审美主体论4.“以盛唐为法”的审美批评论“别材、别趣”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沧浪诗话·诗辨》首先,“别材、别趣”强调的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色的艺术规律。在诗歌创作上,严羽反对过分依赖书本、才学,反对一味说理,这是针对宋代“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在当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是对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思想的发展。在此,严羽强调诗要有“别材、别趣”。对二者的解释后人侧重点在于“别材”上,最为流行的两种解释,一是

4、把“别材”看作是诗人具有的特殊才能。由此可追溯到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强调作家的修养基础;同样借鉴了曹丕的“文气”说;第二种解释是把“别材”看作诗作的特殊题材。学者认为“别材”说是从刘勰“风骨”说的“骨”发展而来,指诗的题材个性。“别趣”则是从“风”发展而来,指作品的风情,“趣”指作品的思想倾向。严羽的“别趣”就是强调诗的思想个性。“别材”是为了实现诗的“别趣”的效果,指诗歌的题材应该符合作者的原意。对“别趣”的解释一般是附带性的,有的把它等同于“兴趣”,即作品中具有的情景交融,含蓄不尽,言尽而意无穷的审美特征;或把

5、它解释为诗歌具有的特别的情趣、趣味;也把它解释为一种形象思维模式。不管学者对它的解释有多大的出入,也都是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释而得出的结果,都有合理的成分。“兴趣”的审美特征论“兴趣”说出自《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性情者。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学界对“兴趣”

6、说的有三种普遍认可的解释:1.把“兴趣”看作是作品所体现的含蓄不尽、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或意境。2.把“兴趣”看作是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作品所创造的可感形象来传达的范畴。3.把“兴趣”看作是作者运用形象思维创作并使作品具有形象性美感特征的审美标准。仔细推敲,以上观点都成立。严羽的“兴趣”说针对当时诗坛以说理、文字、议论才学为诗的不良倾向而提出的,要判断一首诗是否符合理想的审美标准,就要看它是否具有情景交融、含蓄不尽、形象感人的美学特征。要实现这一审美艺术特征,就得调动作者的形象思维,把握形象和意境的创造,才能达到汉魏

7、、盛唐优秀诗作的水平,才称得上有“兴趣”。“兴趣”说作为严羽诗论体系的核心,统领文学活动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严羽诗论的严密体系。“兴趣”说的思想来源1.《毛诗序》的影响。在严羽看来,“兴趣”是思想和情感的统一。他在论述诗歌的本质时提出了“诗者,吟咏性情也”,即诗歌的内容应该是表情达意。情既是带有深厚的感情色彩,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虽说严羽诗歌的特征并未摆脱前人在诗歌本质上所提出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传统。因为《毛诗序》中已提出:“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讽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

8、也。”在这里《毛诗序》企图将“吟咏情性”纳入“止乎礼义”儒家诗教的框架,但严羽把“吟咏情性”提升到诗歌艺术基本特点的高度。2.陆机“诗缘情”的影响。“温柔敦厚”“诗教”“诗言志”的文艺理论一直是我国古代文艺批评史的主导地位,陆机“缘情而绮靡”的主张突破了旧有诗歌功用藩篱,拓展诗歌表达空间。所以,严羽把教人读诗的起点定为《楚辞》而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