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ID:46959823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2-01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_第1页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_第2页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导学案【课标内容】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教学目标】重点:1、七七事变;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自学导航】一、七七事变1、时间:;地点:。2、借口:。3、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的起点。二、国共第二次合作1、八一三事变时间:;地点:;影响:直接威胁。2、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到11月12日)打破了日军的妄想,激发了中国军民的。3、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时间:;事件:;意义

2、:。三、南京大屠杀1、概况:从(时间)开始,长达星期,日军共屠杀南京和平居民、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达人。2、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充分暴露了。【合作探究】材料一:2005年4月,日本政府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加上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此前多次公然参拜靖国神社,极大地惹怒了中国老百姓,全国多地都掀起了反日浪潮。材料二: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一公然践踏中国主权的行为引发了中国民众的极大不满。国内又一次爆发了大规模反日游行。材料三:近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

3、ETRO)对中国人最想去的国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日本首次成为中国人首选。  日本NHK电视台12月18日报道称,JETRO每年都会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较高收入群体进行相关调查。2017年共有1200余人接受调查,数据显示,日本超过美国,首次成为中国人最想去的国家。——摘自2017年12月18日《环球网》材料四:2015年,旅日中国游客人均消费额28.38万日元,位居榜首。旅日中国游客人数只占总数的1/4,却贡献了全年41%的消费总额,约800亿人民币。——摘自《中商情报网》上述材料反映了国人对日本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你怎么看待这两种态度?【当堂检测】1、19

4、37年,埃德加·斯洛在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会上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要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刀······”埃德加·斯洛的质问针对的是()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D、一二八事变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A、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B、中国军队取得抗涨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C、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D、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3、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

5、共赴国难了······”关于这一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B、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B、淞沪会战由此爆发D、这是中华民族进行局部抗战的开始4、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活动,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A、九一八事变B、旅顺大屠杀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南京大屠杀5、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两次事变都企图侵略中国B、都是日本制造借口发动的C、中国内战给日本提供了时机D、事变后国民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6、如图:上图中的遇难者是在哪一事件中遇难的?谁制造这一事件?为了祭奠在该事件

6、中死难的国民,我国从1914年开始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攻击日,请你谈谈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课堂小结】【拓展提升】未来,你认为中日战争之间是否会再次爆发战争?如果会,战争会在哪个地方爆发?为什么?中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战争的爆发?【相关链接】《和平宣言》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举世震惊,九州同悼,雪松纪年,寒梅怒放。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民族觉醒,独立解放,改革振

7、兴,国运日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七十七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二零一七,国家公祭,中外人士,齐聚广场。白花致哀,庄严肃穆,丹忱抒写,和平诗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