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37883
大小:32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30
《2016年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6届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蒙学教材的因与革王海波 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过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并不受古代政府管理,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教材。周代以来主要有《仓颉》《急就篇》《千字文》《蒙求》《百家姓》《三字经》《龙文鞭影》等,它们构成了蒙学教材发展的主线。
2、二是经典蒙学教材往往被使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但它们也会被后起教材取代。如汉代《急就篇》逐渐取代《仓颉》,使用至唐代而渐渐衰落;南北朝时《千字文》渐渐兴起,到宋末与《百家姓》《三字经》一起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教材体系,完全取代了《急就篇》,一直沿用到清末。这样的兴替表明新的教材具有更多适合新的教育环境的特性。 在词汇学习阶段,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是蒙学教材一贯坚持的编写理念。古代教育崇尚博学,《中庸》提倡“博学之”。因此,蒙学教材十分重视在初学阶段就为儿童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急就篇》涉及古代部族、自然事物、生活器物、地理、律令等基本知识,是一个极为广博的知识体系。到《千字文》,
3、历史内容逐渐增多,也为后来《蒙求》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编写教材开创了新的道路。“三、百、千”的知识结构沿用长久,其实就是蒙学教材博物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有力证明。 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古代教育中的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都是以构建学习者思想道德体系为最终目标的。《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蒙学教材体现出对道德人格教育的追求,并不断创造出更适合初学者的教育手段。 蒙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渗透着道德人格教育力量。《急就篇》“五官”部分的律令教育,就是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儿童确立道德和
4、行为规范,此外它还讲述了官员的道德修养要求:廉洁平端抚顺亲,奸邪并塞皆理训,变化迷惑别故新,更卒归诚自诣因。“廉洁平端”的要求具有普遍性,利于道德人格培养。以律令和官员道德教育儿童,也符合读书人入仕的理想要求。唐代,史学的地位日渐高涨,科举设有史科,以三史考查人才,进士科的诗赋命题大多取于经史,另外弘文馆、崇文馆学生也考“经史策十道”。以历史人物为内容的《蒙求》应运而生,它在充实儿童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具有道德人格教育的作用。以人物故事开展道德人格的教育,有十分古老的思想源头,《易传》中有君子蓄德之法,“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此后,以德行教育为唯一宗旨的朱熹的《小学》,其嘉言、善行
5、两章也采用这种教育方法,《纯正蒙求》《龙文鞭影》皆沿用此法,直至清末。 诗文写作,是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诗文技能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因此,诗文能力的教育需求是推动蒙学教材变革的最为直接的因素。 汉代“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大量识字及作赋则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必备技能。汉赋主要艺术手法是铺陈相类事物,《急就篇》罗列相类事物词汇,没有描写,类似于铺陈之法,其结尾也是汉赋结尾常见的歌功颂德之句。诵读这样的教材,在识字、积累知识、培养道德人格的同时,也能快速掌握汉赋写作的一些主要技能,这是《急就篇》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 唐代科举主要
6、考试文体是律诗、律赋。因此,采用切韵,并且四对八句一韵这种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蒙求》产生并受到普遍欢迎。宋代科举考试中十分重视论。因此,《三字经》主要采用直白的叙述或议论,且在议论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明代科举废除了诗赋,讲求对仗的八股文成为了科举考试的首要文体。此后,清代科举又恢复了律诗,并置于首场试艺之后。因此,对仗、格律仍然是明清时期儿童必须要掌握的诗文基本技能。元代开始兴起了声律类启蒙教材,明清时期,声律类教材则更加兴盛。《龙文鞭影》用对仗编写句子,按平水韵的平声部编排顺序,在学习典故、陶冶性情的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对仗声律。 将博物教育、道德人格教育、诗文能力教育,巧妙地融
7、为一体,是古代蒙学教材的成功做法,因此诞生了一批经典教材。在功利教育盛行的状况下,能否满足仕进的需要,则决定着蒙学教材能否被广泛接受。(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关于古代蒙学教材中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下列分析概括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以经学教育建构学习者的思想道德体系。如《孝经》《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B.以律令教育规范学习者的道德行为。如《急就篇》通过律令教育规范儿童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