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917826
大小:3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30
《(精品)重庆得名详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重庆得名详考韩 意,赵 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 要:“重庆”得名已有八百多年,关于它得名的原因,主要有“双重喜庆”、“二庆之间”两种说法。本文就这两种常见观点进行详细的溯源考证,然后在举证之后分别提出质疑与否定。关键词:重庆得名;双重喜庆;二庆之间 北宋早期,重庆尚在沿用渝州的称谓,一直到了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籍国子博士赵谂出语狂悖,谋反被诛,北宋统治者立即对其加以处罚,并认为渝州的“渝”字,字义不祥,“渝”者,即变化,谋化之兆,遂将渝州改为恭州。然而恭州这一名称叫了仅八十七年。随后,南宋有名的疯皇帝赵忄享在即位的同一年里将
2、其潜藩之地恭州改名为重庆。而“重庆”一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现在仍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宋光宗在同一年的时间内先封王,后称帝,取“双重喜庆”之义,故将其封王之地恭州升成重庆府。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重庆得名与双重喜庆无关,取名“重庆府”则仅仅是由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顺庆府和绍庆府之间。下面,就重庆一名的具体含义进行探讨。一、先来看“二庆之间”说此说认为重庆得名仅仅是因为重庆在地理位置为于“顺庆”和“绍庆”二府之间。从下图可以看出,重庆府的确位于顺庆、绍庆二府中间的位置。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这种最早的记载是在明代曹学亻全的《蜀中广记》:重庆府:周,巴子国。秦,使张仪灭巴,立巴郡,
3、遂城江州。二汉因之。献帝时,巴分为三,江州实永宁郡理。梁改楚州,以地邻乎楚也。隋改渝州,以江受渝水也。唐,天宝之南平郡。宋,崇宁之恭州,又因而屡改矣。后以光宗潜邸,始升府,名重庆。重庆者,以介乎顺绍二庆之间也。再如清代嘉庆年间官修的《四川通志》对此观点一脉相承:淳熙十五年升为重庆府。是岁光宗即位,州为潜藩故升。以其地界绍庆顺庆之间,故名。除了官修省志外,重庆最重要的县志,清代王尔鉴的《巴县志》也赞同这一观点:崇宁元年以诛赵谂后,改其乡里渝州为恭州。淳熙十五年以潜藩故升为重庆府。地在顺庆绍庆之间,故名重庆,领县三巴、津、壁山。这一观点在民国时期一直是主流,1948年出版的《重庆指南》仍沿
4、此说:重庆属禹贡梁州之域,当天文井鬼星分野处,为巴古国及巴郡之故邑,以地在顺庆绍庆之间,因名重庆。此说的优点是有典可考,有很多古籍支持,不过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最起疑的一点则是重庆、顺庆、绍庆三府的设立先后时间难以明确,顺庆和绍庆二府设立时间要略晚于重庆府。顺庆于南宋宝庆三年设府,绍庆则在绍定元年设府均比重庆设府的时间要晚二三十年。因此,地理位置上的“二庆之间”说是有严重缺陷和易被置疑的。二、再来看“双重喜庆”说现在提重庆得名的原因,多数的重庆简介上会提到这是因为“双重喜庆”,即宋光宗在同一年里先潜藩恭州再即位皇帝,两件喜庆的大事重合在一起了。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至于“双重喜庆”究
5、竟是哪几重喜庆,民间仍众说纷纭。有的说光宗在同一年里先封王后称帝,有的说光宗并非长子但却被封为太子又称帝,有的说光宗在即位后的同年又喜得贵子,太皇太后都前来庆喜,各有各的喜庆。不论是哪几重喜庆,此说最大的不足之处便是没有文字出处和依据,不仅四库全书都检索不同,并且即便到了民国时期出版的重庆书籍,也找不到这四个字的记载。由于没有古籍的支持,那么当代人“双重喜庆”的观念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这无从可考,但重庆在宋代以前从一个并不知名的川江码头到近代依托长江航道和作为战时陪都渐渐成长为一个国内知名的大都市,为自己的得名建构出一个喜庆的由来便无可厚非。三、疑窦丛生——宋光宗的“多重喜庆”既然重庆
6、的得名与宋光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这就不得不看宋光宗其人其事。宋光宗赵忄享(1147年-1200年),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仅五年,是南宋最昏庸的几个皇帝之一,有“疯皇”之称。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细数中国历代痴傻皇帝,列出三甲:“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乃唐顺宗之?而无知,宋光宗之制于悍妻而不知有父,其愈于惠帝无几,而唐、宋不亡,有人焉耳。”所列的三位痴傻皇帝其中就有宋光宗,甚至将其于晋惠帝相提并论。其一生中的重大喜庆事件如下:公元1162年,孝宗即位,第三子赵忄享被封为恭王,潜邸恭州,是为一大喜庆。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宁宗……乾道四年十月丙午,生于王邸,五年五月。”赵
7、忄享和他后来的皇后李凤娘生得唯一一子,是为一大喜庆。“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光宗为皇太子”。二十四岁的恭王改封太子,是为一大喜庆。公元1189年,四十三岁的太子赵忄享在东宫苦等十九年后,终于在这年的二月得到了宋孝宗的内禅而登基。是为一大喜庆。很明显,这些喜庆事件各自相隔的年代甚远,是无法“重庆”的。因此,无论是“先封王后称帝”、“先封太子后登帝”、“先称帝后得子”这几种坊间颇为流传的多种“双重喜庆”都无法自圆其说。加之“双重喜庆”甚至可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