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鹤游得名传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鹤游得名传说导读:鹤游坪,位于重庆市垫江县南部,是一个面积约164平方千米的孤高台地。它以”湖光山色、城寨堡卡、人文景观”而蔚为壮观,并“集丽山碧水于一体,汇花果瓜豆于一园,聚茂林修竹于一身,蕴古堡文化于一方,藏千年谜团于一隅。”xJ42012垫江牡丹节,2012垫江牡丹节专题,垫江新闻网,垫江县,垫江新闻,垫江论坛,重庆垫江,重庆垫江新闻网,重庆市垫江700多年来,古人在鹤游坪四周的岩楞上依地势起伏建成一道全封闭的城垣,在城垣上开设108个城门(俗称卡子),其中大卡36个,小卡72个。鹤游坪长度达80千米(包括部
2、份天然悬岩绝壁),超过中国已公认最大的城垣南京(35千米),鹤游坪应是当今无愧的天下第一古城堡。xJ42012垫江牡丹节,2012垫江牡丹节专题,垫江新闻网,垫江县,垫江新闻,垫江论坛,重庆垫江,重庆垫江新闻网,重庆市垫江那么,鹤游坪为什么叫“鹤游坪”?这其中有些什么故事?现将笔者采访到的几种传说记录于此。xJ42012垫江牡丹节,2012垫江牡丹节专题,垫江新闻网,垫江县,垫江新闻,垫江论坛,重庆垫江,重庆垫江新闻网,重庆市垫江第一种传说:xJ42012垫江牡丹节,2012垫江牡丹节专题,垫江新闻网,垫江县,垫江
3、新闻,垫江论坛,重庆垫江,重庆垫江新闻网,重庆市垫江明代洪武年间,“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湖广省(今湖北省)麻城县移民到四川省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的人中,有一位姓张的,后来在涪州当了官。但此人为官清廉,他死亡后,没有钱将遗体运回麻城老家安葬。他的儿子听从了别人的建议,决定在涪州管辖的境内,选择一处较好的风水地方安葬。有一天,儿子来到了涪州北里的徐坪棋盘石所在地。那个时候,现在的鹤游坪叫徐坪,不叫鹤游坪。棋盘石在徐坪的东南部岩楞边。那天,有两个仙家在一块大石头上下棋。儿子就停下来看,看了一会儿,太阳要落土地了,一个
4、仙家就对儿子说,你父亲的遗体就抬到这个坪上来安葬吧。儿子问,葬在什么墓穴?另一个仙家说,你看到了人代铁帽,鲤鱼上树,蛇打鼓响,白鹤满天飞的地方。就是你父安葬的风水宝地。儿子还想进一步询问有关问题,两个仙家忽然变成了两只仙鹤,冲上天空,飞翔而去。儿子认为这是一个大吉大利之地,他回家后立即组织力量把他父亲的遗体,运到徐坪棋盘石附近安葬。张家的后人,得到大发大富。徐坪也改名为鹤游坪。xJ42012垫江牡丹节,2012垫江牡丹节专题,垫江新闻网,垫江县,垫江新闻,垫江论坛,重庆垫江,重庆垫江新闻网,重庆市垫江第二种传说:x
5、J42012垫江牡丹节,2012垫江牡丹节专题,垫江新闻网,垫江县,垫江新闻,垫江论坛,重庆垫江,重庆垫江新闻网,重庆市垫江从前有个皇帝,想子子孙孙永远当皇帝,就想选择一个美好的地方,修建皇城,实现江山永固的理想。他就把皇宫里养的一对金白鹤放到全国各地去挑选地点。这种金白鹤与众不同,他能识好坏,能通人语,能通神灵。不是美好的地方它决不去,如发现了好地方,就会在那里游玩不走。有一天,正是中秋佳节,金白鹤飞到了今鹤游坪的上空,飞遍了坪上的山山水水,然后在中午时分,降落在坪中的一个地方,再也不飞走了,人们就称此地为“鹤游
6、坪”。朝廷收到了当地传报来金白鹤不走的呈报,立即派出一个大臣前来当地调研查看。这位大臣来到鹤游坪时,在一个么店子歇气,正碰上一个老太太在煮饭。大臣问道:“这里建皇城立不立得?”老太太未听懂,误认为是问煮饭的米在锅中沥不沥得,连忙回答:“沥不得!沥不得!”皇帝得知老太太说了“立不得”的话,认为不吉利,就决定不在这里修建皇城了。xJ42012垫江牡丹节,2012垫江牡丹节专题,垫江新闻网,垫江县,垫江新闻,垫江论坛,重庆垫江,重庆垫江新闻网,重庆市垫江第三种传说:xJ42012垫江牡丹节,2012垫江牡丹节专题,垫江新
7、闻网,垫江县,垫江新闻,垫江论坛,重庆垫江,重庆垫江新闻网,重庆市垫江古时候,有两位仙家在鹤游坪东南部的一块大石上下棋。传说,那是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南斗星君身穿红袍,面北而坐,北斗星君身穿白袍,面南而坐。两位星君本是棋界高手,久坐天庭,觉得寂寞,来到人间,下棋消遣,结果下了几世,不分胜负,引动了不少人到那里围观。一步妙棋,引发看棋之人不禁失声叫好夸赞。当即惊动了两位下棋老人,同时发出了一阵欢快的大笑声。突然间,随着笑声之后,两位老人化成了一对仙鹤,飞上天空,绕坪飞了三周之后,直冲云宵而去。鹤游坪因此而得名。二位老
8、人下棋的大石,也名为“棋盘石”。xJ42012垫江牡丹节,2012垫江牡丹节专题,垫江新闻网,垫江县,垫江新闻,垫江论坛,重庆垫江,重庆垫江新闻网,重庆市垫江第四种传说:xJ42012垫江牡丹节,2012垫江牡丹节专题,垫江新闻网,垫江县,垫江新闻,垫江论坛,重庆垫江,重庆垫江新闻网,重庆市垫江当代鹤游坪人,退休干部刘永忠先生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他多次听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