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三大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三大要求

ID:46913898

大小:13.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9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三大要求_第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三大要求_第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三大要求_第3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三大要求_第4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三大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三大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在即,中公教育专家帮您整合考情资讯,剖析疑难问题,聚焦时政热点,备战公考大敌。预祝广大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披荆斩棘,一举成“公”。归纳概括讲究的就是提炼文字的能力和综合概述的能力。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都会给定一段阅读材料,在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新的的归纳、提炼,要求准确凝练,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中公教育老师提醒考生在拿到阅读材料时,一定要理解题意与要求。那么归纳概括的要求具体是什么呢?考生们要有高度的文字概括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要求考生们较强的阅读理解力,能够正确地领悟文本中的内涵。我们怎么样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力呢?

2、首先,我们既要增加阅读量也要增加实践经验,人的思维的概括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在文化的积淀下不断增长、提高的。读得多了、看得多了、思考多了,人的思维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另外我们也要有严谨的精神,不能随意草率的概括。概括材料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忠实于原文,高于原文6/6概括必须忠实于原文,这是申论考试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考生首先必须注意到的问题之一。忠实于原文,即忠实于所给定的材料,就是要求考生概括材料时必须紧扣给定材料的中心思想,既不能偏离主题、任意挥洒,也不能挂一漏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和全面。在概括材料时,考生一般不得随意改变原文的中心和要点,

3、也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体裁、人称和写作手法。仅凭个人感觉而胡乱概括主题是申论考试的大忌。但是,忠实于原文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不改变原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的前提下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完整、准确、提纲挈领地体现出材料的精髓。概括材料就如同漫画肖像,既不能把原型画成一个骷髅架,又要以极为简约的传神之笔勾勒出原型的典型特征。下面是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为例进行评析:【答卷】(1)不能一味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其他因素和环保。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经济的发展,依靠社会整体的发展,综合因素不能偏废。6/6(2)居民的利益,

4、得不到保障,反映出执法的不严。(3)建厂时应做好整体规划,顾全长期因素,不能单纯追求眼前利益。(4)类似诉讼增多,法院尚未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法,也反映了法制的不健全,应完善立法并提高执法效率。答卷评析这份答卷的问题是:考生在概括材料时被给定的材料牵着鼻子走,基本上是一部分材料概括一个问题,没有做到在驾驭全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和浓缩,从中概括出精髓。(二)删繁就简,保留精华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高度概括,就必须学会删繁就简,学会言简意赅,学会提炼与抽象。删繁就简,就是要删掉细枝末节,保留主干和精华。也就是说,在阅读和筛选材料时,要注意先把材料中次要

5、的部分大胆剔除掉,把主6/6要的部分小心保留下来;把材料中大量的例证大胆剔除掉,把主要的观点小心保留下来;把材料中具体的描写、详尽的叙述大胆地剔除掉,把中心的思想、核心的概念小心保留下来。然后把经过细心筛选的主要的部分、主要的观点、中心的思想、核心的概念进行反复的洗练和抽象,形成忠实于给定材料而又符合试题要求的中心思想。最后,考生通过重新组织语言,把抽象出的中心思想用严密的逻辑、规范的语言、明晰的线索组织成一篇短小精悍、观点鲜明的小短文。考生在删削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删去的是那些可有可无的过渡段、过渡句、修饰语,是那些大量堆砌起来的材料,是那些长篇大论的叙述

6、和铺垫,切忌无意间删去了材料中的重要段落、观点和概念,从而丢掉了材料中的精华,影响了概括的质量。例如在考生比较熟悉的《塞翁失马》一文的最后,作者以一语概括之,语言精炼,言简意赅,没有任何赘述和多余的铺垫,高度地概括了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实质,所谓“福与祸,祸与福的转化是不可能到头的,其中的奥妙也是不可能随便推测的”这一事物因果之间相互转化和辩证的道理。整篇文章不论是在对塞翁失马这一事件的陈述上,还是在对材料主旨的概括上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6/6(三)联系实际,不求时髦由于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申论考试所给定的材料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因此,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

7、政治素质,对当前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形势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了然于胸。只有这样,当他通过各种考试,真正步入公务员行列时,才能很快进入角色,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这就要求考生在概括材料时,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准确把握出题人的意图,把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这样,对问题的概括才能够真正做到入木三分。例如,《列子·汤问》所载《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致闭幕词时联系当时的实际恰到好处地概述了这个故事。那么,毛泽东是如何联系实际的呢?他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

8、,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