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研究综述(论文资料)

萧红研究综述(论文资料)

ID:46896141

大小:5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29

萧红研究综述(论文资料)_第1页
萧红研究综述(论文资料)_第2页
萧红研究综述(论文资料)_第3页
萧红研究综述(论文资料)_第4页
萧红研究综述(论文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萧红研究综述(论文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萧红研究综述摘要萧红的人生是短暂坎坷的,她的创作也只有十年。在战乱、流离、病痛中,她给后人留下了近一百万余字的文学遗产,她短促的创作生涯赢得了研究者们长久的关注。萧红创作的评论和研究在她生前就已经开始,口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來,尤其到80年代,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箫红研究”取得了轰动效应和丰硕的成果。木文从各个吋期萧红研究的成果入手,重点针对萧红生平、身世和情感经历,萧红的作品,研究的视角,萧红创作的源流及其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等方而对新时期以来萧红研究观点纷呈、争议较多的问题进行整理,涉及到关于身世方面的“养女说”、情感方面的三次婚恋

2、经历、研究视角,以及在西方女性批评理论影响下对箫红作品的研究等诸多问题,使箫红研究趋近于尽善尽美。木篇论文《萧红研究综述》可以作为萧红研究的基础材料。关键词:萧红;萧红研究;新时期;综述(五)对萧红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的研究12・•、八-A—刖曰萧红研究成果简述新时期萧红研究(-)对萧红生平、身世和情感经历的研究(-)对萧红作品的研究1对萧红小说的研究2对萧红散文、诗歌的研究(三)研究角度的多元化11(四)对萧红创作源流的研究14结论参考文献15致谢16萧红是屮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短暂而坎坷的人生阅历及其作品至今仍吸引着众多研究

3、者的目光。改革开放以前,国内致力于萧红研究的学者并不很多,而文艺评论界对萧红不同时期作品的评价亦高低不同,褒贬不一。七十年代末期,国内外掀起了一股“萧红热”,大量研究文章问世,除生平考证、作品考证和怀念回忆等资料性文章,还包括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研究者逐年递壇,研究视野不断开阔,研究层面不断深入,研究角度不拘一格。萧红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在作家作品的出版、作家生平与作品研究、解决争议问题等方而更是成绩斐然。90年代以来的萧红研究逐渐摆脱政治、伦理评判的窠臼,研究者多从审美的角度,综合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对作品进行解读。Rn

4、ij国内外学者撰写的萧红传记、传记小说和评传已达二十余部,学报期刊文章更是不计其数。这些论著和研究论文对萧红的生平事迹、创作历程、创作思想、创作特色和文学贡献等进行了追述、论证和重新定位,填补了萧红研究方面的空口,萧红研究工作取得了开拓性进展,使萧红研究走向多元整合。由于研究资料、研究视角的限制,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更新的问题,如重复研究过多、对作品整体观照不够等缺陷。本文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梳理综述从而顺应研究的发展趋势,使其成为研究者可供参考的基础材料。二萧红研究成果简述出生在呼兰河畔的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的《生死场》《呼兰

5、河传》等里程碑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萧红在世界上仅牛活了三丨…个春秋,但她以短暂而炽热的牛命,熔铸出了闪动着现实4义风采近一百万字的文学遗产。在9年的创作牛涯(从1933年5刀发表笫一篇小说《弃儿》算起)中,出版《跋涉》《生死场》《商市街》《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11部集了,其作品小说41篇、散文78篇、诗歌12篇、戏剧2篇、书信7篇。至今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口J是当时她的作品和她的人生一样长期饱受争议,并没很快的得到认可,综合新吋期之前的研究,多数跳不出鲁迅、胡风、茅盾的评价格局。研究视角单一零散,受政治、伦理评判的羁

6、绊,真正对其作品有开拓性的研究不多。新时期研究者们摆脱了政治、伦理、世俗的约束,从更广阔的视角进行多元化的研究,虽然仍存在问题,但却有很大的超越。1935-1942年,鲁迅和胡风对《生死场》进行的评价,成为了萧红去世之前评论的权威。鲁迅先牛为《牛死场》写的序言屮,就其作品文木评价所占比例很小,“这口然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吗”,点明了这部作品结构上的弱点。“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叙述与文笙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序言还一针见血地道破了作品中“力透纸背”的是对“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

7、扎”的表现。相对而言,胡风的“读后记”褒扬与批评要明确很多。胡风明确肯定了作胡对抗日情绪和抗日行为的匸面描写,同时对作品的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形式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认为作者缺乏对题材的组织,使读者“感不到向着屮心的发展”“每个人物的性格都不凸出,不大普遍”“语法句法太特别了”⑵。虽然口后的评论家们没有忘记鲁迅先生对作品所表现“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的褒扬,但潜在的却是胡风文章的基调长期规定着对《牛死场》的评价格局,二者的经典评价成为了萧红研究的开端。1942-1979年文革结束前后,此时的研究成果多为悼念性文章,锡金《乱离朵记》、李洁吾

8、《萧红在北京的时候》、黄淑英《二萧与裴榮园》、高原《离合悲欢忆萧红》、萧军《我与萧红的缘取缘散》、张秀珂《回忆我的姐姐》表达了友人对萧红木人及其作甜的感性印象,较有影响的是茅盾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