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公路有效供给浅论

新农村公路有效供给浅论

ID:46878254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新农村公路有效供给浅论_第1页
新农村公路有效供给浅论_第2页
新农村公路有效供给浅论_第3页
新农村公路有效供给浅论_第4页
新农村公路有效供给浅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公路有效供给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公路有效供给浅论摘要:新农村公路是特指农村公路屮向更纵深方向发展的行政村通达至白然村的公路。新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屮最微细的毛细血管,与农民的牛产、牛活最为密切。然而我国“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及相关因素,使得新农村公路的供需严重失衡。木文在分析了新农村公路供给状况中供需矛盾问题的棊础上,总结了新农村公路发展的制约因索,提出了重视农民的现实需求,引入“口下而上”的供给决策机制,将新农村公路纳入国家政策支持范围,建立稳定多元的资金供给渠道,完善和发挥基层“一事一议”制度等対策建议。关键词:新农村公路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一、新农村公路的概念农村

2、公路一般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Z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本文所指的新农村公路是特指向更纵深方向发展的行政村通达自然村或者由乡镇直接通达自然村的的公路。行政村是指政府为了便于管理,而确定的乡下边一•级的管理机构所管辖的区域。自然村是由村民经过长期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儿个相邻的小村可以构成一个大的行政村。在行政村内可以把白然村分成几个组,每组一个组长,这些白然村按组接受行政村村委会和村支部的管理和领导。新农村公路则“以线串珠”式地山行政村(建制村

3、)循环通达到各白然村组。经过几十年的公路建设,尤其是“I—五”规划期间的农村公路建设,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09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33.56万公里,乡镇通达率达到99.4%,通畅率达到92.7%,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5.6%和88.5%,西部地区建制村通达率达到90.1%0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随着“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进入尾声,公路路网逐步完善,在即将启动的“I-二五”规划屮我国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有必要根据农民的现实需求,加强行政村通达至H然

4、村的新农村公路建设。二、新农村公路的特征和意义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纵贯的有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乡通行政村、行政村通自然村(即村通组)、组八道路。其中,行政村通自然村的道路段属于木文所指的新农村公路。在我国整个公路交通网中,如果说高速公路是骨架,国省干道是主动脉,农村公路是毛细血管的话,新农村公路则是最微细的毛细血管,最频繁、最肓接地与千千万万农户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着。国道、省道、县道都是以连接不同地域,追求便捷、直达为主,分布稀疏,因而连接的农村居民点非常有限。乡道是通行政村及村级公路,与国道、省道、县道相比,连接的居民点相对多一点,但

5、仍然非常有限。而我国农村地域广人,TT万力个自然村犹如繁天星星一样散落在这广大的农村地域上。这些自然村是由人们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条件聚居形成的。所以行政村通口然村的公路才是连接农村居民点最多的公路,也才是最广泛、最直接、最彻底的便民之路。与乡道以上级别公路相比,本文所指的新农村公路,从宏观上看,其受益范围具有局限性,主要集屮在乡、村,不具有鮫强的外溢性。但从微观着眼,新农村公路却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地处农村地区的农民,除外出打工外,与县城及其以上城市的联系非常间接,而与其生产、生活最为密切的是乡镇大集市及行政村中的小集市,因而

6、使用新政村通口然村的公路的频率非常高。具体一点,比如小孩上学,老人就医,种了肥料的购买运输,粮食、林果牧的出卖外运,建房砖瓦的运输,乡镇企业原材料的运输供应等等,都离不开乡村集市通往各白然村组的公路,即新农村公路。新农村公路的改善对促进农村社区的牛产、生活、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增强了乡镇集市乃至县城经济腹地的增长潜力。新农村公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及外部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一个人对新农村公路的使用,不能增加、减少或排斥其他人对其的使用,即农村公路具有共亨性。虽然农村各个村庄Z间修建农村公路的投资规模很小,但是要在全国广大农村畅通这些

7、最微细的毛细血管,投资规模将是十分浩大。新农村公路的社会性、公益性、共享性决定了其经济属性;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低的特征乂说明了农村公路是非经营性的。我们更应重视它的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三、目前我国新农村公路的现状分析截至2009年底,中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33.56万公里,乡镇通达率达到99.4%,通畅率达到92.7%,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5.6%和88.5%,西部地区建制村通达率达到90」%。但是由行政村(建制村)通往自然村(纽)的道路基本上是国家技术等级以外的土路。广大农民刖友在使用农村社区内道路上仍然没能摆脱“晴天

8、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态。新农村公路总体上呈现出政策支持缺失,供盂严重火衡的状态,远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要求。笔者于2010年8月在襄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