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53376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黄河现阶段河道整治中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河现阶段河道整治中的问题摘要:针对现阶段的河道整治简述了加快整治建设步伐和已建工程布局调整的必耍性和迫切性,阐述了日前整治和调整中需耍特别关注的导流送流长度、弯道曲线形态、工程结构、堤河治理等问题,并对下一步河道整治工作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黄河;河势;河道整治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黄河河道防洪安全关系着黄河附近平原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十分重要,对黄河河道有计划的整治已有较长历史,1998年以來国家加大了水利的投资力度,使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步伐进一步加快,对于下游河势控制、防洪灌溉和滩区群众的牛产牛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巨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一、加快整治河道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加快整治黄河下游河道特别是高村以上河段的步伐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一是刘道整治工程小完善。高村以上游荡型河段修建的河道整治工程在规划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个别工程布点还未完成,许多工程修建长度短,难以起到控制主流的作用。由于河道整治工程不配套、不完善,河势宽浅散乱,“横河”“斜河”时有发生,河道整治:T程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在新的水沙条件下,下游整治工程在适应性上需要进行调整。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来水偏枯,河槽萎缩,二级悬河加剧,平滩流量明显减小,使得河道整治工程的标准、平面布局、设计参数、工程结构等不适应新的水沙条
3、件;另一方面小浪底水库拦沙期下泄清水,河道宽浅散乱、游荡摆动程度将更加剧烈,整治工程脱河,滩地坍塌、掉村也有可能发生,“横河”“斜河”出现概率增加,大险、恶险出现频率及时间将会上升,抢护难度加大。2000年以來尤其是2003年秋汛出现的险情充分说明了加快整治和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二、河道整治过程屮需特别关注的问题河流的基木特征主耍表现在稳定的流路和纵横断面形式,这些耍素密切相关,又是河道整治的依据,不同的整治流量,平面形态相异,黄河下游河道进入调整期后需要特别关注河道整治工程的导流功效、防冲抗冲能力等问题。1.导流送流长度导流送流长度是反映河道中水流在一个弯道导
4、人下一个弯道的距离,是反映整治工程导流能力的主要指标,但在实际工程中是较为模糊的概念。导流送流长度与河道边界和整治流量有关,如黄河孤柏嘴在整治前的自然河湾,不同来流情况挑流(平面上)至对岸滩地的方向和距离不同,为较好地迎流接流,驾部控导工程就需较长。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屮,长期摸索并充分利用了工程的导流作用,才使得采用单岸控制、保证泄洪的整治方案成为可能,长期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关于导流长度目前还没有理论上的确定方法,因此,该因素的经验性极强。现阶段黄河下游來水来沙条件发生了变化,整治流量由原来的5000m3/s左右减小到3000ni3/s左右,导流能力下降多少
5、没有定量,给治导线的调整带来了困难。根据现行的整治原则,以防洪为主进行“平水整治、洪枯兼顾”,需保持一定的排洪宽度,治导线过度段过短势必会造成人为的“横河、斜河”,过长乂与导流能力不相适应,送流不到位,如遇主槽的地质或边界的影响,还会在下一工程处产生抄后路或者切滩撇湾现象,如2001年枣树沟工程抄后路,2003年8-9月高村以上河势以及大宫和蔡集等控导工程的险恶局面均反映了这一特性。因此,现阶段整治和调整必须深入研究导流能力问题,以完善整治方案。1.弯道曲线形态“以岸护弯,以弯导溜”是黄河下游河道近期治理的原则Z-,弯道的形式直接关系着对上弯的迎流接流和对下弯的导
6、流送流能力。以往研究的弯道治导线大多为单一圆弧,为充分发挥弯道的迎导送流作用,黄河下游采用由几个圆弧组成的复合弯道,上首附以藏头段,这种形式施工较为方便并在以前的整治中发挥了重耍作用。从弯道水流特性上看还存在不足Z处,如果河道主流按照设计治导线运动,在直线与圆弧、不同曲率圆弧间的连接处会出现离心力的突然产生、消失和突变,显然实际水流不会发生。事实上实际水流将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在弯道人口处主流偏移至槽的凸岸侧,在曲率突变处靠溜减弱,甚至脱流,产生局部分离。在工程布置上适当增加工程长度仍可发挥弯道迎导流的作用,但是除防护长度较大外,加Z目前整治流量的减小,上下弯顶间
7、距缩小,一方I何两岸T程易出现“抄手”现象,在保持必要的排洪宽度下工程布局很困难;另一方面,因弯道人流与工程间的交角较大,对控导工程的冲击和根石冲刷作用增强,防护难度增加,同时工程前的壅水十分明显,因过渡段较短,壅水对上弯出溜产生影响,极易出现脱流现象(2003年蔡集35号坝受主流顶冲时,壅水达5)。因此,弯道曲线应采用连续变化曲率形式,以使主流沿工程均匀贴流和均匀受力。1.工程结构黄河下游河道工程传统上使用的柳石结构,施工操作简便,一次性投资较少,除柳石搂厢外技术要求相対较低,有较强的适应性,这是传统柳石结构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屮占很大比垂的原因。但受施工条件
8、的限制,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